自2008年開始,筆者每年年初也會撰寫「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今年已是連續第18年,分享如下:
1)香港新的大都會模式將起步
香港在大都會化下,人口勢創新高。
減少依賴西方的金融中心包括上市功能,也成功回復集資功力。教育與創科之路起步,融合大灣區的新常態,也不斷改變營商環境。
2)租金上升正突破臨界
租務是支持樓市的最大基礎因素,隨著外來人口不斷引入,令香港人口上升,空置率不斷降低,租金繼續上升成大勢所趨。
3)10萬億定期存款去向左右大局
香港總存款量逾18萬億元,當中定期佔約10萬億元,其中約4.5萬億元卻只在短短34個月中受當時定期息口高企被高速聚集到銀行。這筆資金在近期減息後部分逐漸回到市場中,執筆的時候,連續兩個月共900億元的定期流出市場。這10萬億元定期資金的去向,足以影響來年的市場大局。
4)深度悲情會否繼續癱瘓市場機制
社會深度悲情雖然不會改變到市場結構,但可以令市場冬眠或極緩慢甦醒。悲情總有減退的一日,市場因素日益改善,正能量思維增加,始終有一日會平衡抵禦到負面情懷。所以悲情消散的時間表,就是樓市回復的時間表。
5)中美摩擦仍左右大局
中美摩擦除了隨時會發生衝突之外,同時按揭息口加減、匯率高低甚至通脹高低,亦會帶給香港福與禍。
6)救市政策
香港政府的「唧牙膏式」出招,以及中央的組合拳方式,會有不同效果。如何理順發展商建屋的收支平衡問題,將影響未來財務和長遠供應是否充足。
7)財富分配才是主題
置業人數(尤其是年輕人)有上升,才是成功的施政。
如果要增加擁有資產者的數目,不是應該掌握樓價低的時候,推出置業資助計劃鼓勵入市嗎?
8)發債多寡影響香港下一代
當樓價低過建築成本,政府的賣地收入就會大受影響,於是政府難免需要發債。問題是發債多寡,債券是要償還的,舉債太多,會影響下一代的福祉。
9)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
買樓投資當然有風險,但不投資的風險也十分巨大,這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原則。若果樓價回升,錯失入市機會的損失,正是樓價升幅。如果是租樓人士,還要加上錯失機會和置業前這段時間付出租金的損失,甚至其損失往往比買樓面對的損失更多。
10)2025年樓市將由谷底回升
基於以上各種因素的考慮,筆者評估來年住宅樓價可回升5%至10%。《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