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香港綠色周」開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將成為低碳轉型的「領跑者」,重申發展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願景。無論本地或全球環保投資幾許,全城若繼續只得服務業獨大,勢難以抓緊海量機遇,必須著力扶助本地四大重點產業撐起全局,尤其是發展較慢的先進製造,創新科技局及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等均要善用手上資源,從速交出成果。
陳茂波形容,人類正根本改變過去偏重發展、忽視社會成本的經濟增長模式。他以清潔能源為例,全球相關投資去年料高達1.7萬億美元(約13.3萬億港元),首超石油上游產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估計,單計本土低碳轉型,如機場、海港為緩和及適應氣候的改建,已涉5萬億元商機。
不過,正如陳茂波所指,本港很多頗受國際認可的綠色科技企業只是初創,意即仍待全面開拓海內外市場,發展成長。
港發大量綠債 爭留錢撐經濟
金管局表示,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佔亞洲市場逾3分1,認可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基金規模亦達1,590億美元,但要是資金最終大多流到外地環保產品及可持續企業,本港所能產生的經濟動能,恐怕大打折扣。
本港在個別專門範疇不乏鮮為人知的「冠軍企業」,惟在重要的前緣科技領域,未能培育出可牽領群聚效應的龍頭企業,只可更積極外求。
引進辦成立約1年來,成功吸引寧德時代等中外巨頭設立總部,只是它們每每聚焦上游研發,仍由內地基地生產賣錢產品,如毛利率最高的智慧儲能電池系統,暫未紓緩全城產業空心化之長年積弊,反過來也令航空物流、金融法律等周邊高增值服務的發展受制約。
環保轉型產品以外,羅兵咸永道分析指出,世界級大學基礎研究,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均令本港適合推動半導體、醫療、精密機械人等土地要求較小的新型生產,與前年底公布的創科藍圖建議相符。
土地需求較小 發展慢拖後腿
主打「車規級芯片」的杰平方去年10月中曾與科技園簽署備忘錄,最快今年初設立全港首個第3代半導體廠,料涉資高達69億港元。外界未知引進辦事前有否度身提供優惠,惟施政報告隨後公布的支援甚為拖沓,像創科局轄下的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昨天始履新,統領剛成立的新型工業發展辦;配對商界下游投資的100億港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更要下半年才有望推出。
環球創科競爭激烈,連向來被詬病行事官僚的日本政府,也僅花22個月已促成台積電在熊本建成首個海外芯片廠,一舉趕過美國、德國步伐。上周六廠房揭幕時,日本已敲定加碼補助7,320億圓(約380億港元)再建第2個廠房,復興芯片業的決心,徹頭徹尾把香港比了下去。
礙於體制和文化,香港難以追上「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但大埔創新園的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至今僅處研究階段,北部都會區最有可能與河套區發揮樞紐協同作用的新田科技城,又因濕地保育引發規劃爭議,均影響了創科土地供應。
長此以往,類似本地得獎環保電池初企GRST,明明拿到本地風投資金,卻到長三角設廠生產的例子,怕將陸續有來。當年無人機企業大疆落戶深圳,與香港擦身而過,再茁壯成長的故事,一直是香港飲恨之痛,港府要避免重蹈覆轍。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