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大學昨正式成為全港首家應用科學大學,教育局形容,這標誌著政府大力提升高等職業專才教育地位的決心。職專教育在環球均常予人「次一等」的觀感,卻每能緊貼前線變化,培訓出僱主所需技能,多國均正增撥公帑推動,補助不同年齡的民眾報讀。港府今後應更積極協調不同院校、加強產學合作,讓擬議的應科大聯盟,為全城經濟升級轉型作更大貢獻。
破除固有偏見 提升職訓地位
自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成立應科大,為有志在專業技術發展的青年建立康莊大道,達至「行行出狀元」的目標,屢見鼓舞發展,先有粵港澳擴大職訓資格互認,上月財政預算案再預留了約6.8億元,支持職訓局加強職專教育。
放眼全球,成績和背景差的學生才被分流至職專,乃是時有的偏見,連以學徒制聞名的德國亦難倖免,但大學課程設計與職場實際需求錯配,也有份推高青年失業率。內地教育部日前公布增加、調整和撤銷的高校本科專業,達歷來最多的3,389個,一大要點正要突出就業導向。
本港CTGoodjobs近月的僱主最想聘請畢業生調查曾指出,都大和專業教育學院(IVE)均能排在中游,更勝一些教資會資助大學。都大校長林群聲昨表示,今後要發展為成功的應科大,尤要慢慢改變家長對職專的固有觀感,計劃增加酒店、物流及航空相關的應用學位課程,盼培育飛機師及飛機工程師。
無論東華學院及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能否如願升格大學,加入應科大聯盟,壯大聲勢,港府都要及早做好院校和商界協調,確保供求相符,特別是擅於培訓應用人才的理工大學,其實早與國泰航空共同訓練極短缺的飛機師,也是港鐵學院和港燈學院等企業院校的長期夥伴。
鼓勵持續進修 確保技能貼時
教育局上月宣布,為應科大的應用學位課程每年提供最多8,000元額外資助,固然有利吸引報讀,但比起新加坡仍有所不及。當地除給予工藝教育學院(ITE)每名學生共約7萬坡元(約40.9萬港元)補助,今年起再向年輕ITE畢業生增發多達1.5萬坡元,支持再取文憑改善職場發展,連中年打工仔亦可獲每月最多3,000坡元,全職進修「轉跑道」。
當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家長或年輕人不免憂慮職專培訓太專門,今後有被人工智能或機械人取代之虞,解決方法正是政府提升持續進修誘因,以確保勞動人口都坐擁貼時技能,有力涉足金融科技,和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等新興的跨界別範疇,箇中大前提是專上院校能配合制定課程。芬蘭近日有應科大看準TikTok冒升,開設了平台上首個正規課程教全球網民創業,可說靈活出手的絕佳例子。
為國家戰略需要,內地教育部剛核准增設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等專業;對本港來說,則顯然要竭力做好「十四五規劃」賦予的八大中心、兩大樞紐定位,才能扭轉經濟架構單一的劣勢,朝更高質方向發展。莫論方興未艾的創新科技,本港在發展已久的航運業,仍要靠人才清單,引入學識和經驗兼備的海事保險專才,在在提醒高等教育界,與政商界密切溝通,盡速調整課程,及早加強職業導向教育。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