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15
三步擺脫選擇困難症
近年坊間有很多創新的詞彙,其中一個著名的是「選擇困難症」。通常這是用來形容三心兩意的人,難以在兩個(或更多個)選擇中作出取捨。把它說成為一種疾病症候群,就更展示出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這個人的慣性行為。以這種仿似疾病的模式,更給它添上了一層病態、不正常的感覺。
典型例子俯拾即是,日常生活就會在買衣服、外出吃飯等活動中,充分挑戰他人的耐性。看著他們掙扎不知應該要左手那件還是右手那件,拿著餐牌仍未決定要A餐還是B餐,旁觀者看見他們如此費時失事,總覺得難以抗拒要替他們當機立斷。這種干預又往往令他們的選擇困難加劇,依賴他人作決定的傾向更加強化。
在日常生活中的猶䂊不決固然可以令人厭煩,但在感情方面的腳踏兩船,並且拖拖拉拉,久久不能或不肯選擇,就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選擇困難離不開幾個相關的成份:包括魚與熊掌兩者兼得的心態。不斷比較都只看見每項的好處,甲有的乙沒有,乙有的甲沒有,那自然會覺得最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兩者兼得。另一個成份就是害怕做錯決定,擔心自己此刻的衝動決定之後又會後悔。
兩個成份運作下,就出現選擇困難:既想結婚,享受與摯愛共渡餘生時,但又不斷想「以後就不能夜蒲,從此被困,那時我就會後悔,但對象是很理想的伴侶,若此刻錯過,以後又未必可以找到另一個如斯美眷,到時又會後悔不已。」
要學習作決定,就要從理性客觀開始,第一步就是拿出一張紙一支筆,羅列每項選擇的好處,更要列出每項的弊端,這可以擺脫純粹以心頭喜好主觀感覺為主的堅持。
第二步就是要問自己的中長期目標和價值是甚麼。這有助把目光放遠,而不是沉醉在此刻的良辰美景。
第三、是要接受人生是要有取捨,是不能擁有一切,甚至因為兩個選擇之間是沒有共存的可能,所以不能兩者兼得。這個人生大道理,往往就是他們最執著堅持不肯接受的一點。
要那些慣性不肯抉擇的人去學習作決定,並且要對自己的抉擇無怨無悔,並不是一件易事,亦非立即見功,不過,還是那一句:若能發現承認自己的問題,開始行出第一步,這是有救有希望的!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