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7/07/2016

流動性陷阱還是改革陷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某上市的大型建築機械公司,在通向辦公室大廈的道路兩旁堆滿了機器,因為倉庫裏早已堆滿了。今年第一季度,銀行大力發放貸款,3月份訂單數量有明顯的改善,公司加大了生產的力度,以為企業盈利會大幅改善。然而,民間企業的訂單根本沒有出現,不少地方政府下了單子卻不來提取。其實今年第一季度的貸款力度,可以與當年「四萬億」刺激政策時媲美,但是對經濟的提升卻只維持了大約一個月。這次政府登高一呼,企業投資卻沒有跟上。

 

  反腐敗和降薪之下,政府人員中怠政的多做事的少,工程啟動不利,政府撥款和銀行貸款不少仍躺在理財產品上收利息。至於民間資本,工資飆升、營商環境惡化、產能過剩、國進民退之下,投資積極性早已大不如前了。6月份民企的固定資產投資,甚至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負增長。毋庸諱言,這次貨幣刺激政策的效果很不理想,連央行官員也承認中國經濟陷入了流動性陷阱,靠貨幣擴張撬動經濟變得越來越難。

 

  中國人民銀行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財政政策,將刺激政策的球踢到了財政部的場子上。的確,本屆政府的財政部十分低調,將工作重心放在財稅改革和地方債處理上,對逆周期刺激措施不甚熱心。那麼,更多的財政刺激是不是「穩經濟」的良方呢?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民間投資消失了,其背後既有經濟轉型的原因,又有國企壟斷的制約,筆者相信正確的解決方案在於促進轉型和打破國企壟斷,在於結構性變革。但是政府的思路卻始終在刺激措施上兜圈子,試圖用花錢來代替改革。人為刺激無法替代改革,安倍經濟學的失敗便是前車之鑒,缺少改革這「第三支箭」,前兩支箭所帶來的GDP增長不過是貨幣幻影。穩住了一時的經濟增長,卻埋下了以後金融穩定的隱患。

 

  三中全會提出了林林總總上百項改革大計,有頂層設計、有具體細節,不少還有時間表。兩年半過去了,改革在資本項目開放、匯率改革和地方債置換上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是在國企改革等內部經濟關鍵改革上卻進展不大,雷聲大雨點小。與外部改革相比,內部改革涉及利益;改革是革既得利益者的命,卻又要同一班既得利益者去執行改革,結果可想而知。中國陷入的恐怕不止是流動性陷阱,更是改革陷阱。

 

  中國經濟根本不需要民營投資督查組,打破國企壟斷,將有利可圖的高端服務業開放出來,民間資本自然有興趣。增長和轉型的事情,與其政府越俎代庖,不如留給市場做。中國的IT行業沒有國企壟斷,也沒有政府的過度參與、監管,卻是目前經濟中最具活力、最為繁榮的行業之一,其原因值得參詳。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