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7/03/2014

美國牛市到頭了嗎?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美國S&P500屢創新高,科技股龍頭的股價和IT行業IPO勢頭要用「兇猛」來形容。美國股市的狂潮是不是快到頭了?

 

圖1

 

  自從佈雷頓森林協議破滅之後,美國曾經有過四次持續數年的大牛市,其中兩次在第5年開始回落,另外一次起於1982年,在1987年10月19日(也是5年)爆出黑色星期一股災,市場暴跌之後MSCI又維持了3年大致上升的趨勢(圖1)。從這個角度看,美股大幅調整,應該在幾個月內發生。這是市場人士擔憂美股調整的主要依據——升得太多了。


圖2

 


  同一張股市圖表的另一種解讀,則截然不同。2009年開始的股市反彈,應該視作金融恐慌、過度拋售後的反彈,動力來自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而非基本面因素。真正由基本面支撐的美國股市牛市,其實從2012年才開始(圖2)。

 

  帶動此輪美股牛市的動力來自三點:一是聯儲QE製造流動性,二是企業盈利持續改善,三是銀行儲蓄流向401k退休基金。聯儲的貨幣政策已見拐點,目前美國貨幣當局逐步減少購買國債的規模,加息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加息時間可能比市場想像的來得更快。貨幣政策以及由此產生的衝擊,對於美股是最大的威脅。

 

  企業的盈利仍在持續改善中。經濟危機後企業大幅降低槓桿、削減開支,盈利反彈遠遠快過銷售反彈,如今消費信心開始恢復,美股的盈利應該可以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盈利強勁的時候,很少見到股市大跌的,除非發生特別事件。

 

  低利率,是成就美股迭創新高的重要原因。儲蓄利率3%和0%,對於存款者的感覺大不相同。危機剛剛爆發時,美國人處在世紀末的感受中,儲蓄還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這兩年經濟開始復甦,房價開始復甦,唯獨手頭的儲蓄不見任何收益。於是儲蓄搬家,資金很多流入基金,流入股市。

 

圖3

 

  筆者同事J.  Wilmot所製作的長達160年的美國股市(扣除通脹後)的回報圖顯示,目前美股的估值與回報,不算便宜,也不算貴,大致處在過去160年的中位數上(圖3)。同一張圖也指出,市場鮮有在趨勢中間線上長期維持的,基本上在一個標準差的區間內,不是大起就是大落。

 

  從前面所提到的三個帶動市場上升的動力來看,盈利因素和儲蓄利率因素依然存在,依然是正面的。而且隨著經濟復甦進入正軌,就業情況持續改善,財政緊縮有所紓緩,美國股市在筆者看來未必已到懸崖邊上。

 

  風險來自聯儲的政策。聯儲減少購債,透明度很高,其進度和力度也大致被市場所消化,反映在股價和國債利率上。不過美國何時加息,卻是未知數,取決於經濟的改善進程,聯儲自己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路線圖,市場價格對此也難反映。耶倫在她接任聯儲主席後的第一次記者會上,一句脫口而出的「大約6個月左右」,在市場掀起軒然大波。這個凸顯政策失誤或市場誤判可能帶來的風險。

 

  聯儲退出QE,對盈利因素和儲蓄利率也可能構成衝擊。國債利率走高,企業的發債成本自然水漲船高,資金成本連著公司利潤。聯儲加息,也會帶動儲蓄利率向上,到一定程度後零售資金也可能重投銀行。筆者看來,聯儲退出QE是目前美國牛市能否維持的最重要因素。

 

  當然,一切取決於聯儲的加息力度。如果聯儲極其緩慢地推進利率正常化,市場可能逐步適應新的貨幣環境常態,這過程依然可以充滿風險,不過給盈利一個展現的機會,讓資金繼續留在風險資產種類中。這種可能性其實不小。美國經濟的復甦力度實在難言強勁,就業狀況時好時壞,通脹壓力暫時不明顯,貨幣當局既有緩慢推進的意圖,也有這個餘地。同時,將美國現在所有債券的存量按年期和信用評級折成十年期國債,聯儲手頭所擁有的債券已經佔到債市總數量的三成,這就決定了它的退出必須慢,愈慢愈好。

 

  從正常估值走向高估值(甚至泡沫),往往需要一個故事,加以資金和IPO的配合,這在美股的歷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複。到目前為止,故事是電子化的生活方式,Google、蘋果、Facebook等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為市場帶來遐想。電子化生活方式的盈利模式能否持續並不斷壯大,是對股市的另一個考驗。

 

  筆者對美股前景不是特別擔心。美國股市有盈利的支持,有新資金的流入。美國經濟目前的增長前景和風險程度,是各主要發達國家中最好的。聯儲的加息以及可能的政策失誤,乃是牛市能否持續的關鍵和風險所在。電子化生活方式的龍頭企業的盈利勢頭,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本文原載於新財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