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23
分析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是一項系統化投資策略,不論市場價格的波動,定期以固定金額投資於一項特定資產。這個做法的結果是:投資者在資產價格處於低位時,買入較多資產單位;在價格處於高位時,則買入較少資產單位。但是否於任何情況下,平均成本法都有優勢呢?
就此小弟作了五個情況去理解,每個情況都假設每月月供定額$10000,看看12個月後結果如何。
圖
(istock)
1. 長升型
「長升型」設定股價一開始為$10,往後每個月升5%,連續升12個月,最後股價為$17.1。
比較:
若一開始12萬本金全買下去,成本$10,最終股價為$17.1,回報為71%。
月供$10000,買入總股數為9306股,平均成本為$12.9,最終股價為$17.1,回報為32.6%。
2. 長跌型
「長跌型」設定股價一開始為$30,往後每個月跌5%,連續跌12個月,最後股價為$17.1。
比較:
若一開始12萬本金全買下去,成本$30,最終股價為$17.1,回報為 -43.1%。
月供$10000,買入總股數為5387股,平均成本為$22.3,最終股價為$17.1,回報為23.4%。
比較上面兩個情況,結果發現平均成本法並不一定能多賺,實際回報受股價表現所影響。若股價一直上升,平均成本法比起一次過買入會少賺一點。若股價一直跌,平均成本法比起一次過買入會少輸一點。這有點兒縮窄賺蝕波幅的效果。
之後再多看三個情況。
3. 升升跌跌得個吉型
「升升跌跌得個吉型」設定股價一開始為$10,往後大約以5%的波幅升升跌跌,經歷一輪波幅之後,最終股價返回$10。
比較:
若一開始12萬全買下去,成本$10,最終股價為$10,回報為0%。
月供$10000,買入總股數為12885股,平均成本為$9.3,最終股價為$10,回報為7.4%。
頗神奇,股價上落波幅,但最終返回原位,理應沒有回報,但以月供方式投資卻有約7%回報。主要回報來自跌低於$10時所買入的股票,所以月供期間股價有多低?低價又維持多久,是成敗關鍵。再多看兩個情況。
4. 升完得個吉型
「升完得個吉型」設定股價一開始為$10,往後以5%上升至年中,開始緩緩下跌,最終股價返回$10。
比較:
若一開始12萬全買下去,成本$10,最終股價為$10,回報為0%。
月供$10000,買入總股數為10475股,平均成本為$11.5,最終股價為$10,回報為 -12.7%。
5. 坐艇返家鄉型
「坐艇返家鄉型」設定股價一開始為$10,往後以5%下跌至年中,開始緩緩上升,最終股價返回$10。
比較:
若一開始12萬全買下去,成本$10,最終股價為$10,回報為0%。
月供$10000,買入總股數為13442股,平均成本為$8.9,最終股價為$10,回報為12%。
第3至5的情況說明,以平均成本法作投資,即使股價最終動也不動,依然有不同的回報情況出現。重點在於月供期間的股價表現如何,影響所供得股數及其平均成本多寡。看第4個情況,月供所得有10475股,而第5個情況則有13442股,相對上,第5個情況的平均成本被拉低了,成贏輸關鍵。
由於篇幅所限,這裏先提出結果,當中有些睇法與總結,留待下次再談。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