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2024
外科醫生馮樹仁陪女兒參賽變長跑好手!從中學會聆聽身體:接受不確定性及Be positive!
外科醫生馮樹仁(右)表示,銘琪癌症關顧中心內病人及康復者互相幫助,令他更希望為其籌款。左為中心總幹事孫頴萃。(梁巧恩攝)
城市人一向壓力大,運動有助身體釋出安多酚助紓壓。尤其在疫情至今,不少人也面對突如其來的困擾及疾病,需要正能量去面對。作為外科醫生的馮樹仁,約8年前愛上跑山,疫情期間不但繼續跑山,也繼續其籌款活動,希望為病患者帶來一點安慰。「我(跑步)最大的得益,就是應變能力高了。」他私人執業的同時,亦有任教醫療管理,從跑山活動中,也領悟到更多風險管理。
一開始,馮樹仁只為了陪女兒參加親子障礙賽,而啟動了練跑計劃。比賽完畢後他發現練跑的感覺不錯,繼續練習之餘還發掘出跑山的樂趣。「跑山可跟大自然接觸,去到一些平常未必會去的地方。」其間,他又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大家互相鼓勵。在不斷跑的期間,他就想是否可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學懂聆聽身體 作更好判斷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和朋友,提供適切的支援。(受訪者提供圖片)
2018年就曾為汶川地震傷者提供骨科手術、物理治療、假肢矯形的慈善醫療團隊「站起來」義跑籌款。及至疫情到來,社會及大眾也受難以預計的疾病及防疫措施影響生活及工作,醫護人員首當其衝。馮樹仁仍然保持練跑的習慣,有助紓壓及保持健康。其間,亦遇到銘琪癌症關顧中心,理解到它們在疫情下難以舉辦籌款活動。他形容自己「心口掛個勇字」,就答應為該中心義跑籌款(見另文)。
有說長跑長遠會影響膝蓋,作為醫生的馮樹仁怎會不清楚,但他更感受到的是,跑步教會他聆聽自己的身體(listen to your body),作出更好的判斷。「比賽時身體的狀況一直都在改變,可能有時突然覺得(肌肉)很緊,甚至腳踭、膝蓋痛,你要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是怎樣,那就要『make adjustment』,可能用不同的跑姿、不同的速度,或者用一些行山杖去幫忙。是否繼續跑下去也是自己的一個判斷,就好像做醫生,醫生其實都是不斷做判斷。」
醫生每天接觸最多的是病人,病人總是帶著問題、負能量而來。「醫生其實是trained to be negative,受訓去找一些不好的東西,變成永遠都是先向壞的方面想。」而做運動不但可獲得更多安多酚,更增加他的應變能力。「我本性是計劃型,但無論是醫病、病情的變化或甚至經營管理,很多東西是控制不到的。越野跑(跑山)都是一樣,天氣、路況甚至突然間有石掉下來,或者突然仆到打兩個筋斗。」
他形容得益之一是令自己接受「不確定性」:「人生就是這樣,會有起伏,會有一些你預測不到、控制不到事。」其二是「Be positive」,「癌症患者也一樣,沒有人告訴你一定會醫好,但並不表示一定絕望。」
每個機制均有限制 需留意
行醫以外,馮樹仁也在中大教授醫療管理,他指跑步也令他對「管理」領悟更多。如管理學上有談到盡量不要做多餘的工序。他跑步的習慣是盡量不在彎位跑,「每個彎省10cm,最後可能在整個賽事少跑1公里。」另外有關病人安全,醫院或醫療機構都有很多機制去防止意外,但為何久不久也有醫療事故,很多時日日做易「發雞盲」,看了以為做了。他指跑步時也會出現「發雞盲」,如戴帽防曬有用,但在樹底下很易因戴帽而被樹枝撞頭。「就如戴帽有好有不好,每個機制都有其限制,你要知道它的限制,要多加留意。」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