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2020
【疫下商機】收購股權、輸出管理!利華控股以「輕資產」模式擴張業務!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零售及旅遊相關行業最受影響,利華控股集團(01346)今年上半年業績亦受影響。但其執行主席司徒志仁接受專訪時表示,疫情對集團亦有正面影響,主要是市場上出現更多收購的機會。
利華控股執行主席司徒志仁相信,未來消費者更注重個人化的服飾,他希望加速生產流程,應對市場要求。
主要為時裝品牌提供生產及技術顧問與支援的利華控股,今年上半年的收益按年下降33.8%。司徒志仁解釋,主要受歐美市場對服裝的需求下降有關,「上班服的需求跌得厲害,運動服及家居服需求,不同品牌的銷售只是持平或輕微上升。」他指,年初工廠停工幾星期,影響反而不算大。
歐美不少服裝零售品牌的銷售也下跌60%甚至70%,由於該集團的客戶,多走高檔路線,且不少是網絡原生品牌,故整體收益跌幅較低。他補充指,該集團奉行「輕資產營運模式」,轉身較快;同時看好下半年的全球服裝銷售情況,較上半年好。
上市集資 資金進行合併
該集團上市集資,主要希望吸納資金進行收購合併。司徒志仁指疫情下,市場確實出現更多機會,之前曾接觸並被拒絕的目標公司,今年反過來主動接觸傾談收購事宜。早前,成功購入高端毛衣製造商Vista Apparels Limited,以及高端技術外套製造商瑞士利維高有限公司的若干應收帳款、存貨的預付款項和採購定單。他指出,今年內會繼續進行收購合併。「希望藉著收購拓闊集團的產品線,為客人提供一站式產品供應及服務。」
利華控股集團全線在內地營運,香港只負責財務事宜。(受訪者提供圖片)
逆市下為何仍有信心進行收購?司徒志仁表示,該集團的收購模式不是將整間公司買下,主要因應目標公司老闆的不同需求,買入原材料、應收帳款、存貨的預付款項和採購定單,其客戶及員工也會過渡到利華控股。「員工都會簽新合約,我們大多是付出『營運開支』。」
他進一步解釋,其收購宗旨明確,目標公司都是與利華控股服務同一群客戶,但提供與集團不同的產品。原則上,為減低任何隱藏的稅務、債務風險,不收購整間公司;收購完畢後,該公司的員工及原老闆也會分別併入利華控股的各部中。「客戶歸前線客戶經理照顧,原老闆成為背後專業顧問團隊的一員。」此舉亦有助減低原老闆再自立門戶的風險,因客戶與團隊也「拆散」了。
成功採用以上收購模式的關鍵,與該集團本身的營運模式有關。利華控股被形容為「網絡原生品牌及傳統高端時尚品牌背後的時尚工程師」,營運模式有別於傳統的「行」及「廠」。
司徒志仁解釋,過往品牌都有自己的設計師及技術人員,「行」助品牌尋找工廠代工及完成相關聯絡,若產品出現問題,也是由廠方負責。利華控股旗下沒有工廠,但擁有各種產品的技術團隊,可因應品牌客戶設計團隊的設計及要求,給予意見的同時,尋找合適工廠及提供生產指導。「品牌向我們下單,有問題我們要負責。」當然,這種營運模式有機會比傳統「行」賺得更多。
他強調,這種營運模式暫時在市場上不多。集團建立了一個平台,上面有各種產品供客戶選擇,客戶可與銷售人員傾談,銷售人員背後有不同產品專家支援。客戶有更多選擇,集團亦可以做更多生意。
現時越南為該集團最大的生產地,司徒志仁相信只要給予良好的指導及時間,東南亞廠的生產質素也能提升。(受訪者提供圖片)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企業的營運。司徒志仁表示,輕資產營運模式的好處是轉身較快,如該集團現時的主要生產地已是越南,不再是中國內地。「中美貿易戰未明朗,加上中國內地生產成本上升,已不太適合做勞工密集的低成本生產。」他指現時在中國內地銷售的產品、要求較高技術、產量細的快單,仍留在內地生產。
網絡原生品牌 生意逾半
他相信,同一款式分幾個碼、生產幾千萬件服裝的情況會慢慢改變。「未來消費者要求更有個人特色、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因此,該集團近年已較專注為高檔品牌及網絡原生品牌提供服務。在某些市場,網絡原生品牌帶來的生意逾半。
司徒志仁又稱,網絡原生品牌及傳統品牌在工作文化及模式上也有分別。前者就算開實體店也大多為支援網銷,有些網店的最小存貨單位(Stock Keeping Unit,SKU)可逾200個;後者受限於實體店的經營方式及形象,每個款式的分類不及網店多。不少網絡原生品牌要求細量快單,願意給予較理想的價格,生產商的毛利有機會較高。
因此,該集團未來希望在歐洲市場尋找更多網絡原生品牌合作。「現時不少新品牌都由非傳統服裝業人員創立,我們要主動接觸。」同時,在疫情下,其客戶更接受網上溝通方式,司徒志仁希望進一步發展虛擬貨辦服務,一來可減低成本,二來有助加快流程。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