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021
STEM教育助建人才庫,激活初創生態系統,香港培育人才大落後,如何急起直追?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今年初創調研公司Startup Genome的年度《全球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報告》,美國矽谷穩佔首位,第二、三位則分別由倫敦及紐約佔據,而內地多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成績理想,不是企穩前列,便是逐年攀升。當中以北京的表現最為突出,排行第四,並連續4年蟬聯亞洲第一。
北京能穩坐亞洲初創生態系統首位絕非偶然,據《初創報告》去年的分析,當地政府投入資金支持是成功的關鍵——當地既為初創吸引達22億美元的私人資本,又在疫情下提供近1,500萬美元利息,以減輕初創借貸成本的兩成。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9月公布,北京去年科技經費投入(R&D)的強度為全國最大,達地區生產總值的6.44%,比以色列的4.95%和南韓的4.81%高出三成。這證明人才和初創一樣,需以大量資本培育。
事實上,香港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的投入並不足夠,遠遠落後已發展的經濟體。對比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全球排25位(世界銀行數字),在「教育支出佔GDP比重」上,兩份國際研究:《2020年世界人才排名》(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0)和《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1)都不約而同顯示香港大落後。在前者對63個經濟體的評估中,香港在相關方面只排53位,後者評核的經濟體有132個,香港僅佔中游的第76位。
去年立法會秘書處有關「培育本地人才」的《研究簡報》中,也指出教育總開支佔政府總開支的比重在過去十多年不升反跌,由2010至2011年度的20.1%,對照2021至2022年度的預算只有15.2%;同時,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預算在本年度按年增長僅為3.7%,遠低於社會福利(16.2%)和衞生(7.9%)兩項範疇的增幅,令人懷疑政府對教育的長遠承擔。
(網上圖片)
創科屬於知識型經濟,必須有充足的人才配合,方能達致持續發展。而香港要豐富人才庫,除了吸納外地人才,長遠重點便要放在培育本地人才。可惜,本港教育政策明顯鬆散,以致中小學推行STEM教育往往遇上不少困難。在目前的『學校為本』模式下,學校須自行規劃在校內推廣STEM教育的工作,結果或因教學指引含糊不清,又或是老師欠缺教學經驗和支援,令成效事倍功半。
現時,全球不少國家都大力投資STEM和編程(coding)教育,更配合專業指引和支援,甚至把STEM內容加入中小學常規課程,例如內地於2017年開始,在中小學全面加強科學和coding教育,英國和南韓則先後於2014年和2018年把coding列為中小學常規課程。我們可參考各國的經驗,盡速把STEM和coding教育像中英文科般,成為本地中小學制定官方要求,以此釐定課本和課程大綱,以及作為訓練專業教師的基礎,助本地學生打好基礎,從而為本港創科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