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2020
【中西兼容】將中華文化注入個人形象及企業培訓!今期食譜:「智.仁.勇」
藍婷
藍婷
《形象UP!》專欄已暫停,感謝讀者支持。專欄將於2023年2月15日存放於「過往專欄」內,方便大家隨時重溫。
藍婷,MSc, AICI, CIP|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暨培訓總導師|活得精彩策略形象管理始創人|素食力行者
2006年始,於香港、澳門、廣州、上海、成都及寧波為多所著名企業培訓了近一萬人的職場及專業形象・商務及社交禮儀文化・表達溝通培訓。曾培訓的對象包括國內銀行管理層、跨國建築業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地產發展商管理層及前線、保險從業者、酒店管理層及職員、建築師、工程師、醫生、律師、會計師、教育顧問、社工、美容化妝顧問、演藝業…。著作包括「職場易容術」、「形象IQ‧小技巧‧大影響」、「生活形象Modern She」、「模特兒專業路how‧why‧what‧where」。十年以上專欄寫作者,發表超過一千篇的形象專欄及素食文章。疫情後更戥力倡導素食,兩年來發表超過一百道素食煮意。- 網站:活得精彩
- 微信:活得精彩 |微信公眾號:活得精彩生活形象館
- Facebook:活得精彩-Exciting Life
- YouTube:活得精彩藍婷
形象UP!
教育局正進行「中華經典名句推廣活動」,將經典名句帶進社區。經典名句將會在巴士車身、地鐵燈箱等公眾舉目可見的環境,喜見有這決定及執行。希望這個做法是長久而有配套式執行,把經典意涵「行」於生活,也好重新整頓香港的「人、事、境」的形象。
今年4月中,我為「國際形象顧問協會」主講了一場網上分享,題目是「前瞻形象力,你需要甚麼」。主題重點大膽提出需要的元素之一,是將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放入未來的形象學習、工作及企業培訓的發展。提出的理據是,因社會環境、生活常態、知識文化、品味領域、經濟發展、科技力量、人倫意識等等都在變異,單純沿用西方過去傳統留傳下來的形象學說,已經不能滿足以上人、事、境的現實。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意涵豐澤,是做人處事及管治的經典寶藏(註1)。筆者自2013年至今仍在學習《論語》,仍在學習及實行的過程中,因此也特別倡議形象業內同仁多運用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將文化精神滲透於個人形象學習及企業培訓。一來是豐富自己及客戶的形象學及企業培訓內容,二來是令中西方文化兼容並蓄,達至平衡和諧。特別強調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應用於生活、工作的人、事、管理,包括生活及商務禮儀。這一小時的分享,主要提出見面禮儀觀點,握手是西方的習性,但疫情出現,環境改變了生活,握手禮儀也就不合時宜。英國皇儲查理斯在視頻中就曾經做了「示範」,他與賓客見面欲作握手也即刻收回,改為合掌(或叫合十)。
圖片由作者提供
(網上影片)
新常態生活,見面新風尚,論歷史文化底氣及意涵,中國的傳統禮儀包括:拱手、抱拳、作揖,就是非常值得我們支持用於生活。後來約於4 月20日,也就收到國內的視頻,大家出席會議或活動等公開場合,見面時已回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揖禮。
(網上影片)
在企業培訓學習中滲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精煉及意涵,繼續傳承,是有時地人所需的因素。當中還可運用到企業文化、人員管理、商務禮儀、生活禮儀、餐飲禮儀、社交禮儀、人際關係等等。
過去在企業人員形象培訓、企業領導、企業高管及專業人士客戶的個人形象輔導工作中,也曾經滲透中國經典文化中《論語》及《弟子規》的意涵。以簡淺的方式引用於禮儀及行為、管理、待人處事,及梳理工作的思維,具有文化底蘊的處事,會為企業文化及個人專業加強知識、經驗、資歷以外的「德」,有能有德,厚德載物,在工作的人與事中,會收獲更多!慶幸參與的受眾也非常接受及努力,特別是有企業客戶表示,將中國文化引入培訓後,有一段時期的營業額業績報告非常令大家鼓舞。難怪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憑著《論語》及佛理滲透入管理意識,可以扭轉日航「重生」。過去也著作過《論語教會我做這些事》,另一位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也著寫了「當論語遇上算盤」,還有廣為大眾所知的其他著作,包括「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企業」,都是分別恭敬地表達了《論語》對處事待人的強大力量!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已故的儒釋道三家大成就者南懷謹老師,早在八十年代就戳力提倡重振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教育,是未來社會必需要走的路!敬佩南大師的睿智及先見之明,高瞻遠矚!教育家錢穆先生在《孔子與論語》這書中提過「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將來此書,應成為一部世界人類的人人必讀書。
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些年,願意默默耕耘守護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守護者也不少,在中港台各有文化有心人無私無名的推動,努力付出,值得敬重!努力共勉!
(註1)恭錄自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傳統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書,首推《聖經》;因為它充滿智慧;類此,《論語》可稱為中國人的「聖經」;其珍貴性,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便一直成為中華文化的主幹,深入民心。肇始東漢,迄自宋明以降,千餘年間,儒、道、釋三家源流,相互影響,漸趨融會,構成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更傳播到日、韓等亞洲等國,影響深遠。
中華文化是一株生長數千年的參天大樹。約百年前,被西方的一股罡風暴雨,吹得萬竅怒呺,支離破碎。1974年,唐君毅老師旅港,有感而深情地而寫出《說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四十年過去,這狀況似乎每下愈況。在香港,教育單位自我摒棄傳統經典乃至歷史,使年青一代,對四端、五常、六藝、八德等道德倫常、及民族歷史使命,瞠乎異物。近年社會爭拗不斷,民意撕裂;若干學子,態度偏激、傲慢而令人側目。凡此種種,不免令人慨嘆:和諧社會,大同世界,從何說起?
所幸中華大樹,雖被摧殘,卻根深幹茁,傷而不亡。於國內,約二十年前,誦讀經典、復甦文化之聲,初由民間自發;逐漸醞釀,近數年間,國家領導人,似循「先富後教」的途徑,率領當局,明確而大力地倡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重建民族之魂。雖然,現只在萌芽階段,但極令人鼓舞!想以兩、三代人的努力,先如君毅老師所望,靈根自植,固本培元,再融匯西方文化,使中華傳統文化在復興中,再放異彩,可企待焉!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