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2017
親子多溝通 擺脫沉迷打機
再有青少年因打機問題而放棄生命,令人痛心。面對近來接連有青少年因打機受責而自尋短見,在加強生命教育的同時,社會也應向青少年發出清晰信息︰沉迷打機是錯,家人出於愛護,規勸或責備,青少年好應知錯受教。
傳媒為免對自殺歪風推波助瀾,近年在報道相關新聞時,都已相當節制,有時會引述輔導工作的專業人士所提供的建議,但在有意無意間,卻傾向傳播了「青少年自殺、責任全在成年人」的信息,有個別年輕人會覺得自己遭父母、老師不好對待,甚至覺得委屈,反而合理化了他們不珍惜生命的思想。
青少年貿然捨棄生命,多由一些成年人難以理解的小事觸發,背後原因通常較為複雜,而近年男孩自殺往往都與打機有關。
既然打機很可能是父母子女衝突導火線,父母、家長就要看看應該怎樣回應子女的沉迷。直接拔掉電源、收機?那只代表粗暴干預、蠻不講理,十分不智,有專業輔導人士則建議︰
1.「從小開始協議打機時間」,但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大多反叛,而且手遊太吸引,這類協議真的有效嗎?
2.「表達自己擔心打機會影響子女正常生活的憂慮」,但子女則覺得打機是「正常」生活一部分,是父母杞人憂天。
3.「解釋限制打機的原因,例如影響他們睡眠質素等。」子女同樣會感到父母過慮,覺得自己有分寸,何況爸爸可能也通宵觀賞球賽,為甚麼成年人又不怕影響睡眠質素?
4.「了解子女常打機的原因和想法。」其實背後原因,「好玩」兩字已可概括,尤其是大部分愛冒險、刺激、成功等感覺的男孩子,更覺得電玩和手遊的世界多姿多采,其樂無窮。
因此,在青少年珍惜生命的議題上,家庭教育、父母教導極為重要,除提供一個充滿關懷、愛護的成長環境外,父母積極增加親子之間的溝通也十分重要。父母要了解青少年的想法,耐心勸說沉迷打機的壞處。規勸時,那些「無鬼用」的情緒化用語固然不可取,但說「有改善空間」又不夠親切,家長還宜請教專業人士,尋求較開明而更具體的溝通方法。
幾十年來,青少年沉迷於電子裝置,導致廢寢忘餐的情況,一直都有,看電視、傾電話;打遊戲機、電腦遊戲、網上遊戲、手遊等,性質相同,若社會有共識,發放正確信息︰沉迷就是錯,家人規勸出於愛護,希望有助青少年不再錯誤走上絕路。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