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2018
「土地大辯論」的二元對立困局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立之後,本著真理愈辯愈明的精神,提出以「大辯論」的方式集思廣益,凝聚社會對土地供應的共識。土地小組為此提出了18道論題,期望辯論結束時可以在這些土地選項中排列出先後次序,作為政府解決土地供應問題的民意參考。土地小組用心良苦,但以全民辯論的方式處理複雜的土地問題,顯然並非良策。
土地小組設立的宗旨主要在於收集民意,並非在社會上引發相關的「辯論」。「辯論」是一種爭論方式,參與其事者的兩方各據立場,互出奇謀,目的在分辨彼此觀點的正誤優劣。因此辯論中充滿正與反、是與非、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爭議,並無中間落墨的大團圓結局。自從土地小組高舉「土地大辯論」的旗幟以來,不論個人或者團體,都可能受到「土地大辯論」口號的影響,大多以辯論的方式爭論土地供應的問題。結果言人人殊,各執己見,枝節橫生,與凝聚社會共識的原意背道而馳。
其實香港社會自某些年以來已經就各種議題形成了辯論的文化;從議會到街頭,從家庭到學校,無不以爭辯的思維和方式處理議題,往往形成簡單但並不具重大建設性的二元對立關係。在土地和房屋的範疇中這種二元對立隨處可見,例如「住屋與其他土地用途」、「無產階級與有產階級」、「公屋與私樓」、「基層與中產」、「租客與業主」。近年香港樓價暴漲,這種互相排斥,勢不兩立的局面更形嚴峻;社會上出現了「起樓」大於一切的社會需要,而在「起樓」之中,公屋與私樓之間亦形成了明顯的高下之勢。目前在土地的開發和分配上已經形成了公屋趕絕私樓的危機,過去一度是社會共識的公私房屋6:4比例已經面臨7:3甚至8:2的挑戰。
如果能夠走出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不難發現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關乎所有市民,並非你我之間的糾紛;而且其中有不同的紓解問題方法,可以兼容並蓄,發揮更大的效果。事實上住屋是社會需要,不分種族、背景、年齡、性別,人人都有居住合乎人道標準房屋的權利。因此,上述「無產階級與有產階級」、「公屋與私樓」、「基層與中產」的二元對立並無存在的理據和必要。
土地和房屋並非簡單的零和遊戲,你有我無;而是開發和分配的合理安排。土地小組應該引導市民看清香港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全局,而非限定市民於某些選定範圍表達意見。簡而言之,以帶有顏色的眼光設定的論題不可能得出不帶偏見的結論;以劃下底線設置框架的方式收集的民意並非完整的民意。要解決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必須以無障礙的胸懷,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方能從根本處梳理議題,從而整理出一套合理、合法、合情並且可以持續發展的方案。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