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2019
「阿茂派錢」落後兼擾民
政府向合資格市民派發最多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早前開始接受申請,然而申請程序繁複,表格數量亦嚴重不足,更不設有網上提交申請,而派發點和收表地點卻不夠多,政策措施朝令夕改,引起社會強烈抨擊。
政府這次發放4000港元資助的福利方案可說是十分複雜,市民不但要翻查自己的稅單,即使看完政府提供的資料後,仍不清楚自己是否合資格申請,而政府的查詢熱線亦長時間未能接通。再加上是次申請方法落後,初期只容許市民郵寄申請表格和其他證明文件,並要計算和付足夠郵費,其後在公眾批評之下,決定在各區的屋邨辦事處和民政諮詢中心等增設逾200個投遞箱,以便市民交表,證明政府在落實惠民措施前沒有深思熟慮,認真「抵鬧」!
「關愛共享計劃」由去年3月宣佈後有約10個月才正式推行,時間應是充足的,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處長李忠善表示,其中花上9個月時間用來開發新電腦系統,然而在籌備差不多一年後,仍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最終導致政府要不停補鑊。政府應汲取教訓,善用科技和現有資源開發新的電腦系統,提供以人為本的電子政府服務,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最令人詫異的是為何時至今日,政府連網上遞交申請表也做不到,政府官員稱招標及設計網上系統遞交申請可能需時18個月,究竟真的需要這麼久嗎?是人手不足的問題嗎?除了這次「關愛共享計劃」外,政府有不少津貼計劃都要市民利用紙張提交申請。創新及科技局在2017年設立科技統籌,在2018年更獲增撥5億元,用以協助各政府部門推行科技項目,創科局應考慮為相關部門提供協助,研究利用大數據設立統一政府平台,方便日後處理其他社會福利、津貼和政府服務等申請,讓市民可以電子方式填寫申請表格及遞交資料,並毋須重複遞交個人資料,既便利政府審核申請,也節省了大量行政人手和開支。
由提高長者綜援門檻事件、流感高峰期應變措施到派錢4000元,政府近期推行的多項民生福利措施都惹來社會猛烈抨擊。直至特首在1月30日出席立法會質詢環節時,終於承認政府要反省反思,將以謙卑、聆聽及關懷態度改善施政。雖然政府尚算勉強聽取民意,然而這些都只不過是後知後覺補鑊式的「跌落地揦番拃沙」的解決方案,更談不上是上策,政府有必要檢討現行社會福利的長遠發展規劃,而不是每次都要在輿論壓力下才意識到政策上的不足和問題,畢竟市民期望一個有前瞻性、有承擔的政府。
雖然香港在國際城市排名上經常名列前茅,然而事實上,有不少市民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例如最近64歲男子清晨收工後猝死街頭、八旬老翁無力照顧長期病患妻子而引致的家庭悲劇,還有無數露宿者和貧窮人口正面對各種惡劣的生存困境等,情況令人唏噓。《基本法》第36條列明,「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政府有責任為市民提供社會福利保障,而非以施捨的態度,過五關斬六將,要市民向政府乞求微薄的恩澤。
人口老化和「理財新哲學」不是政府向社會弱勢群體開刀的理由,他們為了三餐每天奔波勞碌,為香港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希望政府能做到易地而處,了解市民所需,檢討現時長遠社會福利規劃和申領制度,掃除行政障礙,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讓所有市民都能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長者能夠安享晚年,有尊嚴、體面地生活。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