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10
富不過三代
中國傳統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意思是說,一個家族無論積累多少財富,都很難維持這種富有環境超過三代。是耶?非耶?似乎不可以一概而論,至少不是一個放諸四海而皆准的規律。例如在美國,富過三代的,便有肯尼迪、福特、洛
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又例如日本的大阪寺廟建築企業金剛組,如今已傳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歷史。
當然,並不是外國的月亮便必然是圓的,西方國家不乏「富不過三代」的例證,特別是今日,全球家族企業都面臨「窮孫子」的問題。有報導說,如今美國的家族企業,其存活率到第二代有三成,第三代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後只剩3%。投資銀行JP摩根曾有研究顯示,全球大部分超級富豪過去二十多年都不能守住巨額財富,「敗家率」達八成,或是股票投資失利,或是被徵收重稅,更有揮金如土的,令其身家大為減縮。
「富不過三代」並非必然是中國特色,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則用三個詞代表三代人的命運:「創造,繼承,毀滅」。但無可否認,中國具有培養敗家子的深厚傳統。中國人的三代,通常第一代是苦與捱,第二代是足與勤,第三代便是富與敗。另一種形容是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人守業,第三代人揮霍。家族企業上一代打下江山,下一代咬著金鑰匙接手,但家族企業無法發揚光大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般來說,第一代的創業者大多生於憂患,意志得到磨練,故能刻苦耐勞,且危機感重,有節儉美德,容易積累財富﹔到第二代,猶知道上一代創業艱辛,且受到父母督促,自覺有守業責任﹔但到第三代,生於富裕環境,已不知道世界艱難,不懂節約、不肯捱苦,更受不起挫折,若是子女眾多的,許多時候甚至爭產內鬥,因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難免節節敗退。
至於香港的家族企業,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業研究中心曾作過研究,其企業無論是由子嗣或外界專業人士繼承,在繼承前的八年內,股價平均下滑八成。香港豪門第三代的「敗家率」,高出台灣和新加坡一倍。未知是否香港第一代家族企業掌舵人的成功之道,往往是靠建立政治聯繫、社會網路及人脈網路加上個人良好聲譽有關?因為這些獨特的無形資產,很難直接傳給繼承人。
然而時移勢易,今日的富人若懂得現代管理,財富可以不被子孫敗家,辦法是運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管理方法,重視風險管理和人才培訓,把錢財分散各處成立基金,子女承繼的只是股權而不是管理權,有的甚至規定子孫只能提取利息,這樣就可以富過三代,歷久不衰。當然,這少不免還要靠運氣好,若大環境遇上天災人禍,或者發生戰亂以至改朝換代,所有財產仍可以一掃而空的!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