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9/05/2023

香港為何要學懂與大灣區融合?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朋友因疫情阻礙,3年多沒法回港,最近回來,立刻港深到處跑,大讚香港與深圳發展迅速,處處朝氣勃勃鶯歌燕舞。反觀美國,則一片灰暗,經濟停頓,被稱為浪漫之城的三藩市,唐人街弄個小小的地鐵站,搞了幾十年才實現到;治安不靖,多間大型連鎖店都因頂不住宵小的偷搶破壞而要關門大吉,小商店更無實力支持下去。朋友久未享購物樂趣,帶來兩個大箱,大買特買。我身在香港,倒沒注意香港有何進展,但細想一下,現在地鐵多了幾條新線,不少地方都有地盤在施工,我家附近便起重機林立,朋友的直觀感覺倒非沒有根據。至於深圳,朋友在那裏配了幾副高質眼鏡,每副幾百元人民幣,與美國的幾百元美金,價錢不可同日而語,怎能不笑逐顏開?深圳早已從小漁村變身為世界一級大都會,我最近才知,連博物館也有幾十所,港人實應奮起直追?

 

  上述只是觸及現況,我們若要訂定人生規劃,決定在哪裏發展事業,現況雖然重要,但倒不如多注意一些可為未來指路的「領先指數」。我這裏說的領先指數,並非股票市場所論及的那一類,而是更有科學性及長遠性的。舉個例子,30年前我們便已看到香港出生率低企,20年前同樣現象在內地出現,當時我們已可斷言中港兩地都會在未來出現人口老化。至於如何判斷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未來經濟走勢,有幾個指標是很有用的。

 

(CNS)

 

三大指標 顯示中國經濟前路光明

 

  第一是看今天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應用科技對推動經濟有決定性的作用,但發達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卻可為未來的應用科技提供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舉個例子,若世上沒有牛頓力學,便不會有今天的太空科技。我在本欄曾指出過,根據《自然》雜誌所編製的「自然指數」,中國在頂尖科學期刊論文的數量,已彎道超車,第一次超越了美國,這是有標誌性的事件,應記入科學史中。

 

  第二是看教育及年輕人的學習精神。10多年前我到深圳少年宮附近的書城,已注意到那裏一到假期,地上及樓梯便坐滿了專注看書的小孩,我曾寫過,20年後這些小孩都會是社會的棟樑。疫情後再訪深圳,一樣可見到同等情景,可知內地能不斷培養未來的棟樑之材。反觀香港,連在書店中找尋有分量的書也是愈來愈困難了。

 

  第三個指數是看中國人的儲蓄率。高儲蓄率意味著高投資率或資本積累迅速,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近年大約有70%來自資本積累,現時中國的儲蓄率或投資率一直能保持在GDP的40%以上,有此超高投資率,未來經濟持續高增長已可預期。

 

  有了這三大領先指數作指路明燈,我對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過去30多年的事實,亦證明了我過去基於其他理由的信心十分正確。但今天的中國,不是要面對百年大變局中地緣政治的干擾嗎?

 

面對美西方干擾 港人宜兩手準備

 

  此種干擾必會陸續有來,對中國的發展亦會有影響。但只要看看過去幾年的境況,便知美西方不但討不了好,中國的貿易總額與順差都破了歷史紀錄,去美元化浪潮初步成形,經濟增長率亦是中國獨領風騷,連IMF都不斷調高中國GDP的增長率。面對此等干擾,港人宜兩手準備。第一手是進行必要的調整,這有兩大方面,一是香港持有過多的美元外滙儲備,可將財政儲備部分的外匯減低,改用作投資在基建填海等效益大於成本的項目之上,既可減低美元資產帶來的不測之險,亦可有更多更有價值的地可賣而增加未來政府收入。二是世界的供應鏈及市場都在變化,港人宜把眼光從傳統的歐美經濟體中轉到一帶一路、中東、南美等地方。第二手是做好自己,繼續發展。一些對港或內地的制裁行為,其目的正在於擾亂中港兩地的經濟,《九陽真經》的口訣「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仍是值得參考的策略。

 

  在各種調整中,金融界多發展一些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產品,是很有作用的,我過去已有論述。香港融入大灣區,不少事情已在進行中,其中較具深度融合性的是科研與教育。香港各大高等院校,大部分早已在大灣區開設校舍或計劃開設。香港是有能力從世界各地吸納科研人才的地方,來港的科學家很多亦樂意在港及內地遊走。我訪問過科大在廣州南沙東涌鎮的校園,他們搞得很好,正為中國的科研作出貢獻。將來清水灣校園及廣州校園的學生也有機會兩地選課,這對香港及內地年輕人熟悉兩地情況是很重要的。

 

  我最近再到南沙訪問,其中一個驚喜是見到另一深層次融合的個案。南沙有一學校,全名是「民心港人子弟學校」,課程是香港的,是國際學校,但學費比內地及香港的國際學校的平均便宜很多,可能因為它是非牟利的。2021年11月,校園才打第一支樁,2022年8月,整個美輪美奐、建築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校園便建好,可以上課,當中建築成本只是7.6億人民幣,遠低於香港的成本。我見過此校的一些學生,聰明有禮,有責任感。它的個案,值得關心港人如何打入大灣區的研究者長期觀察。

(本文原載於5月19日《晴報》)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