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2/04/2013

從「治大國若烹小鮮」說起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習近平上月出訪俄羅斯、南非等金磚國家前,用「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句概括他的治國態度。

 

  這名句出自《老子》六十章,表面上意義不明確,但歷代精研《老子》的經學大師,大都明白它是老子「無為而治」學說的表述。烹煮小魚,不宜隨意翻動,否則容易把魚肉搞爛,治國亦然:政府多作干預,胡搞一通,不會有好結局。例如《詩經》毛傳,魏經學家王弼等對此句都有近似的詮釋。

 

「國進民退」不利經濟發展

 

  閱讀內地的一些評論,指習近平是在強調做事要小心謹慎,這是沒有學問的觀點,反倒是北大管理學院前院長張維迎老弟能正確解讀《老子》原意。

 

  自改革開放以後,在經濟領域上,政府確有走放權路線。在80年代初,中國99.5%的工業生產掌握在國企(76%)與集體企業手上,今天各種國企的產值已跌至GDP的兩成左右。不過,近五、六年來「國進民退」似有復辟的迹象,這對中國的長遠經濟發展不會是好事,若習近平真的能貫徹《老子》之意,中國會更有能力推動經濟。

 

與「烹鮮」有淵源

 

  我與《老子》這段說話頗有淵源。20年前的春天,我在開宏觀經濟的博士生課,有天,有位旁聽了整個課程的年輕人在課後對我說,他受林行止所託,想找我替《信報》寫專欄。這位年輕人是陸啟明,原來是林行止姨甥。我一聽之下,大驚失色,我用慣數學工具,十多年未用中文寫作,如何能每周寫一專欄!後來思前想後,找來科大一班同事,包括鄭國漢(今天科大商學院院長)、陳家強(今天的財經事務局局長)、張介(今天港大商學院院長)、魏國強(我校的股票分析名家)與練乙錚(今天的媒體名人),當時各人寂寂無聞,但我卻深知大家實力。商議結果,每人一月一篇,輪流而寫,專欄正是取名《烹鮮集》,憑欄寄意,當然顯示出我們十分欣賞《老子》的思想。後來該欄各同事的文章對香港的政策發展有輕微的影響力,在港英年代,這幾乎已可被認為是奇蹟。

 

最喜歡《孫子》《老子》

 

  就我個人而言,《孫子》與《老子》是我在先秦古籍中最喜歡的著作,二者都充滿辯證法思維。「陰陽」、「主客」、「敵我」、「虛實」、「剛柔」、「行止」等近70個辯證詞組在《孫子》中出現;《老子》中也有「生死」、「吉凶」、「榮辱」、「巧拙」等40餘個辯證詞組,而且二書對世事的分析都極為冷靜,《孫子》更閃耀著從生死存亡的實際戰爭中所磨練出來的智慧,可算是行為科學的鼻祖,某些論斷,使人驚嘆。兩本書顯然有關連,但我更喜歡《孫子》。

 

  《孫子》與《老子》誰先誰後是歷史疑案。照內容來看,《老子》有吸納《孫子》思想的可能性較大,但有傳說老子其人比孔子更早,若是如此,當然老子不可能「抄襲」孫子。去年才在九五高齡去世的先師史學泰斗何炳棣,在晚年有三篇關於二書誰先誰後的考證。我與香港幾位經濟學界的朋友都讀過何師「中國通史」博士班的課,得其厚愛,一生受用無窮。何師仙遊後,其公子託人帶來《有關《孫子》《老子》的三篇考證》的刊印本及手寫修改意見,再讀其書,深感其推理的細緻綿密,當中精微處更勝福爾摩斯破案的推理。炳棣老師所用多條線索之一竟是把司馬遷的父親司馬淡往上八代的師承都找出來,而司馬淡的絕學正是「黃老之學」。結論是《老子》乃戰國時所作,晚出於《孫子》。香港的年輕人若想對世情更加了解,也許不用考究二書誰先誰後,但深度閱讀它們,絕對值得。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