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12
中國人口紅利快將消失
李克強一句說話「改革開放是中國最大的紅利」,不宜當作一句空洞口號,它很可能成為未來一段長時間中國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影響深遠,習近平「南巡」,似是要為繼續改革開放吹響進軍號角。
為甚麼會有這樣一個思想?中國人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歐美被財赤巨債所困,其人民卻仍可興高采烈大手大腳消費,但中國人民在8%經濟增長的環境下,卻把GDP的52%儲蓄起來。內地經濟界近年討論得最多的議題之一正是中國會否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再不能自拔,停止增長。這裏涉及一個問題,是中國還可靠甚麼力量推動持續增長?
工作人口減 另找紅利
不少人提到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增長是靠其大量的廉價勞工,但再過三年左右,中國的「人口紅利」便會消失,進入「人口赤字」期,此種擔憂,正是促使中國的經濟決策人另找「紅利」的背景,「改革開放」會帶來「紅利」,也是由此而來。
今天先談「人口紅利」,下周再談「改革開放紅利」。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適齡工作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此現象通常是在人口尚未出現老化之時發生。以香港為例,戰後嬰兒潮誕生的人曾使香港的壯年工作人口大量增加,推動了香港的經濟,但2012年開始,這批人民開始大量退休,香港的壯年工作人口比例將會持續下降,進入了「人口赤字」期。內地情況相若,但仍有三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
「人口紅利」曾替中國帶來甚麼好處?2011年,中國的總人口是1978年的1.4倍,但就業人口卻是1.9倍,多了這麼多勞動力,總產量自然會上升。在這段期間,勞動力的平均實質產量增加了11.8倍,但人均實質GDP卻增加了16倍。從此我們可推算出,若非就業人口比總人口增加更快,中國的人均收入會比今天下降26%。
勞動力對GDP貢獻被誇大
但「人口紅利」的慢慢消失,卻非始自今天。1978至1990年間,中國GDP增產中,有16.2%靠勞動力的增加所推動。1990至2000年,勞動力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已跌至3.7%,2000至2011年,更下降至1.8%。中國的增長幾乎全部要倚靠高儲蓄再投資及生產效率的改善,勞動力的充裕雖也有影響,但絕非最關鍵,「人口紅利」的作用可能是被誇大了。
從另一角度看,將來中國的「人口紅利」變成為「人口赤字」後,亦即工作人口比例慢慢減少,對經濟的殺傷力也許不是那麼大,但前提是中國有沒有從改革開放中得到連綿不絕的紅利,繼續把經濟推上去。
轉載自晴報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