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2021
加密貨幣迎合低碳潮流!奇亞幣以「綠色比特幣」之名竄紅、以太幣邁向節能新機制!
特斯拉(Tesla)創辦人兼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突然宣布,因比特幣(Bitcoin)不夠環保,所以不再接受比特幣付款買車,並表示正在評估其他耗能較少的加密貨幣。外界估計,除狗狗幣(Dogecoin)外,有「綠色比特幣」之稱的奇亞幣(Chia),以及密謀升級至低耗電運作機制的以太幣(Ether),也有可能是馬斯克的考慮之列;其中,以太幣更被視為有可能在未來取代比特幣的主流位置!
馬斯克宣布,基於環保考量,停止接受比特幣付款買車。奇亞幣創辦人Bram Cohen在Twitter發帖諷刺指,如果馬斯克真的覺得比特幣不環保,那麼Tesla應把持有的比特幣全部賣掉。但後來奇亞幣也被人質疑會加速SSD硬碟折損,創造大量電子垃圾,同樣是不環保。(圖片來源:Twitter@bramcohen帳戶及維基百科)
奇亞幣採空間證明機制
奇亞幣在太平洋時間2021年5月3日於抹茶交易所(MXC)正式上市交易,曾一度衝上1,990美元(約15,522港元)的高位,最低則回落至550美元(約4,290港元),升跌波幅甚大。這款新型加密貨幣是由「BitTorrent」(BT)對等網絡檔案分享程式的開發者布萊姆.科亨(Bram Cohen)創造。
有別於比特幣採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的共識機制,奇亞幣使用硬碟的儲存能力作為「空間證明」(Proof of Space),對電腦運算效能的要求沒有那麼高,所以消耗電能亦相對較少。奇亞幣開發團隊表示,大部分比特幣挖礦硬件設備已被幾個大型組織所把持,並集中於電價低廉的化石燃料發電地區運作,導致大量電力消耗、高碳排放、甚至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團隊認為,奇亞幣能夠解決比特幣挖礦帶來的一部分問題。
有評論指,奇亞幣的誕生,反映加密貨幣界對比特幣被批評過度耗能的反思,以及他們如何想出應對方法。因此,奇亞幣才會被冠上「綠色比特幣」、甚至「比特幣殺手」之名。
以太坊區塊鏈的升級版「以太坊2.0」,最大特色是導入「權益證明(PoS)」機制,耗電量較「工作量證明(PoW)」機制可節省99.95%。每筆交易中,PoS的電能消耗約為電視開20分鐘所需的電力,PoW則為一個家庭2.8天所使用的電力。(圖片來源:Pixabay)
農民搶購硬碟種田產幣
就像比特幣以「挖礦」來比擬運作過程,奇亞幣則將區塊創建喚作「農場」,參與者叫做「農民」,獲取奇亞幣的過程則稱為「種田」。奇亞幣區塊鏈利用農民電腦內閒置的硬碟空間來創建區塊,個人收益是根據農民硬碟空間佔網絡上總農場空間的百分比來決定,也就是說,擁有更多硬碟空間的農民,就有更多機會贏得奇亞幣。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指,奇亞幣的生產效率跟硬碟儲存容量成正比,優點是不用消耗大量電能,惟卻需要巨大的硬碟空間來驗證區塊鏈交易,所以短期內會大幅增加硬碟需求。
2021年4月,日本市場的部分硬碟產品開始缺貨,當時奇亞幣農場的總硬碟空間還不到600PB(相等於60萬TB);一個月後,奇亞幣總硬碟空間已大幅倍增至10EB(相當於1,000萬TB),惟卻沒有放緩跡象,每週仍以30%至40%的速度增長。隨著整體農場的儲存空間持續膨脹,農民要增加獲取奇亞幣的機會,唯有不斷購入更多硬碟。
如要取得奇亞幣,參與者需在電腦內劃地種田,劃地單位叫做「Plot」,創建每個「Plot」約需 350GB的硬碟空間與4GB的系統記憶體。當一個人想贏得100個Plot時,其電腦需擁有35TB儲存空間與400GB記憶體,再加上CPU、主機板及其他周邊配置,成本絕對不低。(圖片來源:Twitter@kevinrose帳戶)
奇亞幣觸發硬碟報廢潮
在奇亞幣種田過程中,硬碟會產生大量讀寫操作,傳統機械式硬碟(HDD)還可以抵受得住,固態硬碟(SSD)卻會遭受極大磨損。其實,有讀寫次數限制的SSD,本來不適合用來種田,但因為其讀寫速度較高,在劃地種田上較具優勢,有更多機會贏取奇亞幣,所以SSD反而成為農民的主要搶購目標。近期SSD市場供求愈趨緊張,大容量SSD出現嚴重缺貨。2021年5月,香港市場上有人大手買入SSD硬碟,刺激其價格上漲200至800港元不等。
產品銷量與價格齊漲,對商家來說應是利好現象,惟硬碟廠商面對今次SSD搶購潮,卻是不喜反憂。究竟背後有甚麼原因呢?一般來說,硬碟廠商會為產品提供3至5年的保養維修;在正常情況下,SSD硬碟都能用上近10年,所以對廠商來說,保養服務成本著實不高。
然而,奇亞幣種田卻會對SSD造成急速損耗。有分析指,一部容量為512GB的SSD只要種田40日,即會壞掉;1TB能夠支撐80日,2TB則可撐到160日才掛掉。部分硬碟廠商已開始修改SSD的保養條款,如發現用戶使用硬碟進行奇亞幣種田,將不會提供保養服務。由此視之,有「綠色比特幣」之稱的奇亞幣雖然耗電量較低,有助減少碳排放量,但卻有機會造成大量廢棄硬碟,帶來另一個層面的環境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奇亞幣創造者Cohen在Twitter公開呼籲,奇亞幣農民不應以消費級SSD進行劃地種田(”Don’t plot with consumer SSD!”),又強調只要使傳統HDD和企業級SSD,就絕對不會有問題。
傳統HDD硬碟的每GB價格比SSD為低,在大量讀寫操作下,折損程度也比SSD為低,但因讀寫速度遠遜於SSD,不利於贏得更多奇亞幣,故此只能成為農民的次選裝備。(圖片來源:Pixabay)
相比起HDD硬碟,SSD硬碟在速度上擁有絕對的凌駕優勢。內置HDD的電腦可能要花上好幾分鐘才能開機進入《Windows》,SSD電腦則不到20秒即可完成開機,所以備受奇亞幣農民追捧。(圖片來源:Pixabay)
奇亞幣初創上市準備中
受惠於奇亞幣竄紅,發行奇亞幣的初創企業Chia Network近日獲得Richmond Global Ventures 與Andreessen Horowitz等風險投資機構的6,100萬美元(約4.76億港元)融資,令公司估值倍翻至5億美元(約39億港元)。
Chia總裁兼營運總監Gene Hoffman指出,新資金會用來招聘更多人手,以加快奇亞幣發展,更豪言打算在2021年內IPO上市,但亦不排除採用SPAC借殼上市的可能性。Hoffman認為,公開上市後,有助釐清對奇亞幣的監管規則,讓用戶更有信心投資,並希望奇亞幣日後可以成為政府、銀行與企業的電子支付系統。
奇亞幣看似前途無限,但觀乎其定位跟比特幣幾乎是完全重疊,最大差異處僅是耗能較低,改善了比特幣的高碳排放問題。可是,奇亞幣高舉著「綠色比特幣」的旗幟,說穿了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法。Chia公司鼓勵大家用多餘的硬碟空間來種田,惟在豐厚利潤之下,農民不惜折損大量SSD硬碟,也要贏得多些奇亞幣。如此行徑,絕對說不上是真正的環保。
以太幣轉權益證明降耗電
除了奇亞幣,另一試圖讓加密貨幣變得較環保的方法,是將區塊鏈共識機制從「工作量證明」轉換為「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以太幣的平台以太坊(Ethereum)現正積極轉向此機制。權益證明使用以太幣的抵押量來取代電腦運算能力的比拼:被稱為「驗證者」的參與者不像比特幣礦工般需砸錢升級電腦硬件,而是要花錢購入以太幣,並把這些以太幣抵押在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中。
在權益證明機制下,根據幣齡(幣的數量乘以作為抵押的日數)以偽隨機的方式,選擇新一個區塊的驗證者;換言之,抵押愈多以太幣、抵押時間愈長的用戶,被選爲下一個區塊驗證者的機會就愈大。作爲獎勵,驗證者可獲得這個區塊的交易手續費(即是一定數量的以太幣)。
目前以太幣是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高盛預期未來以太幣有可能取代比特幣成為市場主流的加密貨幣。(圖片來源:Pixabay)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認為,使用權益證明機制後,每筆以太坊交易所消耗的電能將會大減100倍以上,預計未來幾年內以太坊將會全面轉用此機制。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以太坊的升級速度遠勝比特幣,當共識機制轉換完成後,以太幣便可擺脫當下耗電挖礦的窘態,在全球高喊碳中和的經濟局勢下,這將是以太幣崛起的關鍵一步。
擁有智能合約功能的以太坊,可應用於跨國支付、實物資產驗證、以至物流追蹤等;近期大熱的NFT數碼藝術品,也是基於以太坊衍生出來的新應用。因此,高盛認為,相比起功能單純的比特幣(主要是價值儲存),以太幣憑著功能多元化與省電節能的優勢,日後有可能取代比特幣的龍頭地位。
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認為,以太坊是加密貨幣領域的智能手機平台,可讓開發者在區塊鏈上設計新應用,賦予加密貨幣更廣泛的用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