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7/07/2024

從本土到國際,談初創拓展海外優勢與挑戰!冀政府加強資源協作,壯大本地初創版圖!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過去幾年,隨著內地的經濟發展的挑戰,「出海」成為了不少企業的選擇。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出海也是新創成長及壯大的策略之一,此舉除了可以拓展海外業績,也可以藉此接觸當地人才、取得海外投資的重要機會。然而,要成功打入海外市場,還有不少環節需要仔細考慮。

 

  上月(31日),筆者榮幸獲得香港科技大學邀請,出席參與「獨角獸日」的創科交流活動,並在當中主持一場專題討論環節,從四名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初創創始人的角度,探討香港的初創企業可如何進一步擴張至全球市場。參與討論的初創企業代表包括來自普渡機器人(Pudu Robotics)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張濤 (Felix),ChargeSpot香港行政總裁鄭煒燕 (Jess),虛擬銀行匯立銀行(WeLab Bank)行政總裁李家達 (Tat),以及極目生物(Arctic Vision)創始人兼行政總裁胡海迪博士 (Eddy)。上述企業橫跨不同行業範疇,包括金融科技,生物醫學、機械人、流動電源租賃服務等,並各自已經開始擴張版圖,走入國際,踏足東亞、東南亞,以至北美、歐洲等多個國家及地區。那麼,究竟到底是什麼的背景或契機,促使他們在創業過程成功緊握海外商機?

 

 

香港市場的局限與優勢

 

  對於不少創業者而言,香港不過700多萬人,狹小的本土市場決定了它的潛力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ChargeSpot香港行政總裁Jess卻指出,以其旗下產品自助移動電源租借服務為例,公司率先在香港進行產品測試,本地人口小而密集的特點令產品評估更為容易,而在香港市場取得成功後,ChargeSpot亦進一步拓展至日本、台灣及泰國等市場,並在2022年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香港市場太小,向來是被認為窒礙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700萬人口封頂的市場容量,慣性被認為此用戶基數不足以支撐起一家像樣的互聯網企業。的確,對於大陸市場而言,香港市場無疑顯得過於狹小,對需要大量用戶支撐的純線上平台的商業模式之發展會帶來一定局限。然而,本地人口基數小的市場特徵,卻仍然為其他一些互聯網商業模式帶來不少助力,以O2O為例,O2O模式很容易受到各個地域中用戶群體的文化落差所影響,因此反而是人口基數較小的國家因其購買習慣及文化因素,更能形成較大的市場。ChargeSpot正正把握了本地急促及高效率的生活節奏,習以為常的付費習慣、以及人流密集等的特點,造就了現今極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其中包括平均客單價優於其他同業,具規模而有效的電源租借點佈置等,為其出海埋下強而有力的伏筆。可見,一些互聯網商業模式正能發掘出本港合適的土壤,在當中尋找得以茁壯成長的空間。

 

  除ChargeSpot的例子以外,WeLab Bank行政總裁Tat亦指出,受惠於本港健全的法律和監管制度,公司在進入其他市場時遇上更小阻力,在對外發展時更具效率。正正因為本地具有達到國際級水平的金融監管體制,令本地金融科技企業在出海時,得以直接與當地制度進行對接並取得當地政府的信心,有效降低轉換成本,對外擴張時更得心應手。無疑,香港市場有其明顯的局限,但當中也有不少優勢及資源可以借助,令某些商業模式或產業得以從中蓬勃發展,並發揮橋頭堡的作用,邁向國際市場。

 

對企業國際化的洞察與心得

 

  在討論過程中,各初創代表均一致認同在部署海外拓展策略時,應該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Tat在談及WeLab Bank出海時,由於初創公司資源有限,海外拓展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及人力資源,同一時間進入多國市場,則會導致資源過度分散,最終得不償失。相反,初創在國際化期間,應該善用及集中資源,逐一擊破各個海外市場。

 

  營運資金是投資者用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及運營效率的指標,一旦初創營運資金與燒錢率過高,則有機會使企業流動資產出現負數,陷入財困,甚至面臨破產風險,影響投資者信心,同時對公司業務長遠的健康增長製造不利條件。正所謂「知己知彼」,初創企業應該特別留意自身資源的局限與需要,以尋找合適的投資者、合作夥伴,以至擴張地點,才能在搶佔海外市場上取得勝利。

 

本土公私營機構相互協助 共同構建健康的初創生態系統

 

  討論尾段,我們談到政府對於初創企業的支援。得知初創手握的資源有限,故此在出海過程中,他們究竟期望政府能扮演什麼角色,或初創能透過哪些模式善用公營所提供資源以大展拳腳?

 

  隨著創科愈來愈主導各地的經濟發展,可見香港特區政府亦在近年提供了不少有利政策及資源於初創公司。討論小組的成員亦對政府的決心及支援加以肯定,但亦提及當中也有不少可以完善之處。Pudu Robotics的創辦人兼行政總裁Felix提及其企業有意在香港開設業務,並計劃在本地提供50-100個工程師相關職位,可是在申請政府相關初創企業支援計畫時卻因為某些參加條件及限制而屢遇挫折。故此,眼見不少優秀企業均有意進駐香港,本地政府可否為有關初創提供適切的平台以查詢現有可用的資源,讓他們在落地香港時更為便利,同時亦增加他們進入香港市場的誘因。正如Arctic Vision創始人兼行政總裁Eddy亦有所提出,港區政府手握資源,而初創企業則有其經驗及洞察,故望政府能為雙方的交流及溝通建立更廣闊的平台,讓資源用得其所,發揮更大效用,推動本港成為享譽國際的創科中心,孕育更多優秀的創科企業。

 

  這次交流讓我認識了幾位優秀的年輕創業家,無論是先在香港發展再出海,還是先打海外市場再回來,把生意做大做強是每位創業家的目標。我也希望他們四位在未來發展一帆風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