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2019
花幾億爭一個160萬元的總統寶座,條數點計?
做一個美國總統,人工比香港特首還要少,年薪40萬美金不夠,但兩個黨:民主黨和共和黨,為了爭奪這個總統寶座,每4年都要花費3-4億美金。
花幾億美金競選經費,贏了總統,卻只是一個4年總年薪只有160萬美金的回報,這是一條甚麼數學題?
不成比例吧?亦不化算吧?
背後……就是可以透過改變政府政策,為他們的金主和所代表的業界利益,從而得到回報,而回報肯定是天文數字,而且是看不清、找不到。
當然一般市民,也有捐錢去給他們的政黨,但一般美國人的捐錢習慣,都是十元八塊。3-4億的競選開支,可不是小數目。與此同時,兩個政黨還要維繫日常運作,也不是小數目。
不同的利益團體和企業,以真金白銀的把錢捐給政黨,目的就是影響政府政策,從而達到自己的利益。即如上期提及槍械生產商,每年生意超過100億美元,若要影響國會投票限制槍械的議案,即使每年給兩會議員每人一百萬美元的政治捐獻,也只是5、6億美元,這不是十分化算嗎?而且是合法的。
一個美國總統、一個參議員和眾議員的選舉,背後代表的,許多時都是利益關係。即使是美國一個州政府、大陸一個縣領導,背後代表的,何嘗不是某些人的利益。
做了總統,能夠影響到的利益可以遠大於那些槍械,而可能是大至飛機、軍火和石油生意,小至晶片和生果買賣。
例如,可以製造戰爭恐懼,甚至挑起地區紛爭而賣軍火,可以迫使別國購買波音不買空巴,甚至恐嚇撤資得龐大合約等,這都是時有聽聞。
所以一場選舉以後,政府政策一定會有所調整,就是為了回報那些後面的金主或相同價值體系的支持者。例如特朗普一上任,就取消奧巴馬時代的醫保,以及取消TTP泛太平洋貿易協定。這些都是以政黨輪換、選舉更替的方式進行,一般人不太覺得有何不妥,以為只是政見不同,其實背後是誰的得益大。
故此,為了爭奪控制權,把利益重新分配,才會花上幾十億競選經費,去爭一個4年只得千幾萬人工的總統寶座。
許多人天真的以為,民主選舉便是一切,天真的以為,有了自己的一票便可改變,例如不喜歡那個政治人物,下次投票不投給他便可。卻其實,任何一場選舉,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民主選舉背後就是金權政治。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