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7/2010
我年薪百多萬元,卻一無所有
在僱員(E)象限內賺錢,收入全仗賴工作,一如我當時處境。我每月賺十幾萬元,卻只可省下一萬元作投資,銀行只有三個月工資的儲蓄。
人到中年,我已不可能創立一個企業/系統,做一個企業老板(B)了,但要做一個投資者(I)則仍有機會。投資者(I)只透過各種各樣的投資賺錢,簡而言之是錢生錢。我要增加收入,為做一個(I)作準備。
我開始鑽研投資方法,期望做一個投資者(I),在最短時間內達致財務自由。
不過,清崎的一番話又像晨鐘暮鼓般提醒了我。
我有一個習慣,讀書時遇上一些有意思的句子會記在筆記本上。一天,翻閱筆記本,看到這句話:
「不是企業老板(B)或投資者(I)所做的事產生了差別,而是他們如何思考使他們之間產生了差別。他們的本質決定了他們做那一種人。」
噢!如果我是僱員(E),作投資的結果也會像僱員(E)一樣。我以為買股票或基金便能致富。然而,僅僅購買股票、債券、基金或房地產並不能使我致富。即使我做了一個專業投資者所做的事,也不能保證我財務上的成功。
一個擁有失敗者心態的人將一直失敗,一個擁有僱員(E)心態的人將不能成為投資者(I)的,無論我購買甚麼樣的股票、債券、基金或房地產。
清崎曾經在70年代,花150美元去上一堂教人制定目標的培訓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3個詞: 「成為」 - 「做」- 「擁有」。
我們的目標均是「擁有」。這些目標包括擁有千萬財產、完美身段、一流人脈、健康名譽等。
大部分人若確定了他們想要「擁有」的目標時,便立刻羅列出他們要「做」的事。因此很多人都有一張清單,列滿了「要做的事情」。他們確定目標然後開始「做」。
許多想擁有完美身段的人,他們節食、去健身房。堅持幾星期後,大部分人又開始吃薯條喝可樂了,他們不再去健身房,而是坐在家裏看電視,這就是只追求「做」而不重視「成為」的例子。
這不單純是節食的問題,而是他按照食譜必須「成為」誰的問題。每年都有很多人為了減肥而到處尋找完美的食譜,他們都把注意力集中於他們必須「做」的事情,而不是他們必須「成為」甚麼樣的人。
如果不改變這種想法,再好的食譜也不會起作用。
一般人以為一個成功人士和一個失敗者之間的差別,在於他們所做的事,但實情是,他們如何思考使他們之間產生了差別。他們的本質決定了他們做那一種人,一個擁有失敗者心態的人將一直失敗,一個擁有成功人士心態的人將會成功。
(待續)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