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17
林鄭、建制派,請記住項羽是怎死的!
四議員因宣誓玩嘢被DQ,朋友說是自1976年後,最令人額手稱慶的另一次四人幫倒台事件。
不過,大家別高興得太早,清剿議會四人幫,只是戰事的開始,並非終結,看DQ事件後,兩次立法會會議都被逼中止,就知道反對派正在絕地反撲。
這幾天看到反對派狗急跳牆,不斷拋出「和解」建議:長毛要求政府將議席歸還,朱凱迪要林鄭承諾分開處理六個議席的補選、不追回訟費、不修改議事規則,戴耀廷提倡不再DQ其他議員、不立23條等等,涂謹申甚至恐嚇說,議員正討論會否進行「不合作運動」……
咦,這麼多年來,你們有跟政府「合作」過嗎?已經去到天天拉布階段,我們還會怕你「不合作」?一個天天跟老公喊離婚的女人,你估那老公聽到「離婚」二字還會怕得屁滾尿流嗎?
對簿公堂時,和解代表甚麼?對,就是代表你知道自己輸梗。
說好的堅守公義呢?說好的撐到底呢?怎麼忽然來個叩頭求和呀?況且,你們的「和解」建議,根本就是威脅書。賊仔被法官判罪後,要求不受罰、不坐牢、且不歸還賊贓,可以嗎?可能嗎?合理嗎?
反對派預知在議會內失去六票會有甚麼即時災難性,就是建制議員可立即啟動機制修改議事規則,譬如加入「立付表決議」,即是說,任何會議只要有議員提出,一位議員和議,便不得再諮詢討論,立即表決。此規則一訂下,便即時解決拉布問題。這種「立付表決議」非常普遍,連大學學生會開評論會都有此機制,此規矩一立,從此剪布易過借火。
然而,建制派議員卻認為君子不應乘人之危,對修改議事規則抱審慎態度,擔心此舉會觸發更大反彈,影響林鄭的「吹和風」政策。林鄭更劃清界線表明這是上屇政府的興訟,她不會介入,亦不會狙擊其他宣誓違規的議員,更枉論乘機趁佢病攞佢命立23條了。看到戰場上竟有如此沒危機意識的將士,我們此等小民只有恨鐵不成鋼的嘆息。
這幾天,我在追看內地熱播的歷史劇《軍師聯盟》,說的是晉高祖司馬懿的故事。三國時代,人才輩出,孫權文韜武略、劉備有諸葛亮作謀士、曹操聰明兼有強大軍事力量,但為甚麼最後贏家卻是螫伏的魏國大臣司馬懿?
金庸先生評司馬懿時曾給政治領袖立下三個「忍」的標準:「要有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和對付政敵的殘忍」,這三點司馬懿都做到了,他說過:「凡攻敵,必先扼其喉而搗其心」,難怪他能成為三國群雄的最後勝者。
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在鴻門宴上聽了項伯的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結果没殺掉劉邦,讓他有機會重整旗鼓,最後圍項羽於垓下。故毛澤東亦有詩句曰:「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司馬懿的成與楚霸王之敗,是很好的歷史借鑑,我建議林鄭和建制派別再沉醉在民望泡沫中,多讀歷史,記住項羽是怎樣死的,聽說,他死後,劉邦的部下還將楚霸王五馬分屍,這就是政治,政治如同戰場,婦人之仁者敗。
(編按:作者休假中,將於8月7日恢復供稿。)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