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17
小學生互換愛心飯盒 家長不滿 (晴報)
學校小息時與同學仔交換零食,是不少人寶貴的童年回憶之一。但有家長卻大表反感,直言不欲陌生人分享其「心血之作」,有意教小孩「拒絕分享」。有小學校長指,分享食物既可增進友誼,亦是學會信任和團結的良機,提醒家長勿過分緊張。
家長花盡巧思弄的「愛心便當」,竟變成他人果腹之物?有家長在討論區訴苦,形容精心炮製三文治予孩子小息時解饞,卻「被換走」,頓感不快。帖文指︰「我整了三文治畀小朋友帶返學,他卻用來跟同學換牛油方包。我一番心機整畀他食,他轉頭換畀人,我不是太鍾意。一陣同學仔有病,換了對方的食物,我都怕傳染。」
進食對方飯盒 體現信任
有家長指,海外不少學校因怕有食物敏感者誤食致敏物,明文規定不准交換食物。有家長認為毋須太介懷子女與人分享食物,「我會把三文治或腸仔切成細件,交換都方便些。」有網民指,朋友讓子女帶貴價巨峰提子回校作小食,並明言「唔好畀人食」,結果子女竟向同學說︰「提子好貴,你們不能食。」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林湘雲指,一般學校若非遇上學生爭執,教師都不會干涉學童分享食物的行動︰「孩子懂得分享,家長應感欣慰。因分享食物可與朋友建立友誼,且進食對方的食物也是互相信任的體現,是難得的學習及成長機會。」林續指,讓子女在校內自行購買食物等行為,亦有助他們自立。「例如學童用八達通買飲品,可學懂金錢價值及怎分配財富,比由家長帶去超市買餸更佳。」
孩子吝嗇分享 家長應憂心
萬邦個人及家庭輔導中心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萬建邦指,部分父母因為太愛惜子女,常擔心子女「吃不飽、吃不好、被人佔便宜」,而不鼓勵孩子與人分享。「小朋友願意與人分享,長大後會較懂得關心別人,易與人相處,在群體中會較受歡迎。」
他又指,若孩子吝嗇分享,家長才需憂心︰「部分小朋友嬌生慣養,很少與人分享,當需要分享時易感不快,朋輩亦會覺得他們自我及自私,予人不合群及『麻煩』的印象。」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