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2019
短期輸外援 紓醫護不足
「不在沉默中谷爆」,繼護士協會早前在政總集會申訴不滿後,兩個公立醫院醫生組織上周六也舉行了申訴大會。今時本地醫護人手短缺,短期內可能是個「死症」,神醫難救,若遇上較大型的公共衞生危機,市民似乎只能自求多福。
無論是10多年沒有新醫院落成、像醫院認證計劃一類文書工作加重了醫務人員的壓力,或那被形容為「火上加油」的名人打氣短片等,都可以是醫生「谷爆」的原因,這類前線醫護人員的申訴大會,除了讓已「谷爆」的醫護消消氣之外,應還有建設性的溝通意義。
醫生在申訴會上所指出的絕大部分都是事實,政府實應聽取意見及其中建議,一些非必要或緊急的行政工作及措施,都需要考慮暫時擱置,以應對目前嚴峻的流感疫情。不過,除了行政工作及給予一些情緒上宣洩的機會之外,政府可以做的可能並不太多,因為問題的癥結根本就在於現役醫護人手不足,而醫護界對從外地輸入合資格的專才又十分抗拒,這無疑是一個「死症」。
香港醫療達國際先進水平,但本地醫護界卻患此人力「死症」,能醫不自醫,的確諷刺。本地醫護因人才不足或培訓不及時而短缺,即使月薪由3萬加到30萬元,也未必會有合資格的醫護人員應聘,既然本地不足,便須假外求。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周瑜立下軍令狀,要在短時間內製造10萬支箭,故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唐朝郭子儀兵力不足,也須借回紇兵來平定安史之亂,這些都是借助「外」力解決自己短期困難的成功例子。前線醫護,尤其是醫生一直以種種原因,抗拒乃至反對輸入合資格的醫護人員,這類職場「保護主義」可能才是導致今時醫護人手「死症」的病灶。
前線醫護缺人手,並不是靠特別酬金「加碼」便可解決,醫護畢竟是血肉之軀,面對病人滿瀉,怎會不做到「谷爆」?若礙於業界利益,政府未能在短期內輸入醫護專才,便須考慮向本地私營醫院,甚至境外醫院輸出病人,透過以上輸入醫護和輸出病人的「雙輸」,才有望博得病人、本地醫護的「雙贏」。因此,我們一直希望,備受市民尊崇的醫護界能改變思維,願意「輸一輸(入)」。
以今次流感為例,筆者姑且異想天開︰若設「急症發燒診所」,可由資深護士代替醫生,連同醫務助理,專責照顧流感病人,而已停課的幼稚園,原本負責照顧學童的嬸嬸,也可考慮借調到醫院,專責照顧流感病童。
流感打仗,全民皆兵,這類調配人手的即時方案,多多益善,請大家也試為「抗流感,紓醫壓」出一分力。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