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8
捨近圖遠 建屋無期
在土地供應公眾諮詢快將結束之際,立法會昨日也召開了特別會議,就土地供應規劃舉行公聽會。與會團體反映了與環保、利益輸送等有關的疑慮,可見在覓地建屋問題上,政府必須進一步提高透明度,詳述取捨的原因,才可得到公眾支持。
逾百名團體代表及市民參與公聽會,有團體批評政府把填海及郊野公園列為土地選項是「向大自然開刀」,又質疑土地諮詢只是個別利益團體的「生財大茶飯」,基層住屋問題只是被利用作為合理化拓展土地的藉口,好讓利益集團得到相關好處而已。
而另有組織的統計中又估計,全港約有300公頃官地未被善用,認為其中的短期租約及政府部門的用地,可作為中短期土地的重要選項。
雖然我們贊成填海及拓展低生態價值的郊野公園土地,但仍希望政府能盡量釋除市民疑慮,「擺事實,講道理」,向市民解釋,讓社會理性討論。
本欄曾指出,基於切身利益及「鄰避症候群」(Not In My Backyard, NIMBY),無論是拓地、近岸填海或建屋,都會遭當區地區人士及居民反對。因此,在維港以外填海,相信是較直接而便捷的方法。
當然,若各區都因NIMBY而對填海說「不」,選址一些無人區域,同樣有環保人士會以「向大自然開刀」為理由,狠批政府不顧對環境的影響,如此拖延,香港年輕一代何時才可真正解決「住得細、住得貴」的問題?
不少反對拓地或以公私營合作發展土地的人士都質疑政府覓地建屋的目的,擔心政府與地產商「勾結」,但現正規劃中已有8成土地,撥作公營房屋用地,社會也應看到政府調高興建公營房屋比例的方向,今時仍以此詬病政府的土地建議,是否有點無理取鬧的感覺?
棕地一直是爭拗的焦點。發展局指全港約有1,300公頃棕地,其中新界北的200公頃將檢視提前處理。
其實,除新界北外,要發展其餘千多公頃的棕地,不但要考慮重置棕地相關作業,要另覓土地安置之外,還要賠償。以成本計,與東大嶼都會填海計劃每呎成本價1,300元至1,500元相若,但期間由於業權、棕地上現有作業的重置,甚至訴訟,以香港今天住屋的逼切需要,香港為何要捨近圖遠,而不及早讓有住屋及置業需要的港人紓一口氣?
至於中短期的土地供應,是否可依賴那300公頃被指是「未被善用」的官地紓緩,政府其實又不妨積極探討一下當中的可行性。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