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2018
優先填海 解缺地難題
從研究至正式動工,歷時逾6年的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填海工程終於開展,預期整個計劃可提供近5萬個住宅單位,容納逾14萬人口。在香港發展歷程中,填海造地的效益已獲驗證,社會宜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集思廣益,想方設法,覓地建屋,才可真正為港築福。
看財政司司長在網誌中引述1985至2000年這15年間,填海造地3,000公頃(相等於約150個維園面積),以及2000年後至2015年,同樣是15年,填海卻只得690公頃土地這兩個數據,再思考今時港人受房屋問題困擾的因與果,倍令人欷歔。
填海造地,早有效益可尋。先不說遠的,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的將軍澳及天水圍,都是透過填海、填沼澤地而來的新市鎮;再遠的則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有部分為填海土地的大埔和屯門。填海造地或會引起一些環保關注,但這縱使不是必須,相信也是necessary evil(有需要的惡),尤其是在維港以外填海。
以今時香港土地房屋問題之嚴峻,填海造地必須以解決市民住屋問題為首要,也宜應先針對最有需要的市民,對症下藥,而賣地收益等財務考慮應十分次要。至於其他公共或社區的設施,如醫院、學校、運動場等同樣必須優先考慮,尤其是今時港短欠的公立醫院病床數以千計,更急需土地來興建這類醫療設施。
15年間減少填海,不但造地相應減少,還令本地建築成本增加,對本港造地及建屋都無益處。
填海以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探討了私人遊樂場用地,包括最備受關注的粉嶺高爾夫球場那172公頃土地,這無疑是一場具象徵意義的討論︰政府會傾向發展一些小眾用地,以紓公眾房屋困局,還是以諸多藉口,偏袒個別階層的既得利益者?今時社會的聲音其實很清晰︰比東涌填海得來的土地面積還要大的高爾夫球地,可建單位數量為甚麼反而會不合比例地少?政府確欠社會一個清楚交代。
我們贊成全面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更建議只發展公營房屋,目標對象無論是長者或是在家工作的青年自由工作者,都可減輕新增人口對當區交通添加的壓力。有關顧問報告指發展高爾夫球場有不少技術問題待解決,包括將會引起環保關注的幾百棵樹。其實,若要地盡其用,這批樹木有需要遷移,甚至犧牲,土地才可以有更好的運用。今時社會已有共識解決住屋問題,環保人士真忍見劏房戶小朋友在膝上做功課,成人在廁板上煮飯?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