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2016
選舉中的體育精神
里約奧運已踏入最後階段,備戰多時的各國健兒,無非是希望爭取奧運獎牌,為國爭光,正是「戰陣無父子」,更何況是各為其「國」的運動員?其實奧運最應珍視的是不懈努力及「友誼第一」的精神,而這精神不止限於運動場,也適用於立法會的選舉「舞台」。
奧運場上,運動員拼到最盡,十分自然,甚至是「有你無我」,但在一場女子5,000米賽事中卻出現例外。美國與新西蘭跑手在中途碰撞倒地,先站起來的美國選手沒有「不顧而去」,而是扶起倒地的新西蘭選手。後來,美國選手因傷而再跑不動時,新西蘭選手又回頭照看對方,結果二人雖以最尾及尾二完成賽事,卻被破格獲准進入決賽,因她們真正體現了崇高的奧運精神-不但着重公平競技,而且互相扶持。
類似情況亦曾出現在港隊「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身上。她在單車女子凱琳賽中與澳洲車手美雅絲碰撞後失平衡跌倒,無緣晉身決賽。二人後來在女子爭先賽中再度較量,李慧詩勝出後,與美雅絲手牽手的一幕,證明二人沒有因為早前的意外而有任何嫌隙,也展現了競技場上的風度。
對運動員而言,在比賽場上除了是要分出勝負,更重要的是鍛練過程,它見證着自己在反覆訓練下的成長及進步。因此,場上所有參與者都值得尊重,能互相扶持固然好,最低限度也不應為勝負而「超技術」、耍手段打擊對手,有損公平。
在另一競爭的舞台-立法會選舉場上的情況又如何?從選舉論壇可見,各選區候選人就社會議題的激烈爭辯,先針鋒相對,繼而互相謾罵、中傷、攻擊。可以想像的是,新一屆立法會開會時的混亂,大批法案、撥款審批堆積如山的情況仍會持續,苦了港人。
這213名地方選區選舉候選人須爭奪35個議席,激烈程度不輸於奧運任何賽事。要突圍而出,靠的是長時間鍛練-在地區做實事,為市民服務;或曾在議會為民請命,提出利民的方案,為有關議題投贊成票。「行動勝於空談」(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在選擇代表自己的立法會議員上,選民更應看政績、做過的實事,而非辯論技巧。
四年一度奧運,運動員要花時間操練,各位立法會候選人想進入立法會,不要只寄望在選舉論壇上「出口術」便可成功,還要靠多做實事。我們希望各候選人都可以表現出奧運精神和風度:不中傷、不對罵、不抹黑,以政綱政績,公平較量。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