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2016
鼓勵參與 推動運動普及
2016巴西里約奧運今天揭幕,不少港人將會因各地奧運選手的拼勁、血汗與淚水而動容。全城不但期待精采的競技賽事,更期望38位香港代表可以為港爭光。不過,若運動的獎牌與普及兩者不可兼得,香港人理應追求運動普及多於奧運獎牌。
政府應在各區都推出簡單運動設施,讓港人可以更容易和方便做運動。
自20年前,在美國亞特蘭大奧運中,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為香港奪得首面奧運金牌以來,香港運動員在奧運、亞運、東亞運及各項國際賽事,都屢創佳績,躋身亞洲,甚至世界前列位置,一再印證了李麗珊當年擲地有聲的那一句說話:「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
事實上,在運動員和教練的努力下,香港在多個體育項目上,已頗令人刮目相看,包括單車、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都可與列強爭雄,不過,政府在培訓運動員及支持本地體育發展上,一直備受批評,除運動的設施,例如場地之外,與體育發展相關的政策也為人詬病。
這些批評多涉及資源,不僅是金錢,還有訓練場地、場館,甚至相關專業人才,包括教練、運動項目管理人等,並不是可以「錢」到就拿來。有人認為,只要政府肯撥地做訓練及比賽場地,重金獎勵,必會有更多運動精英誕生,其實,這又涉及價值觀的問題,例如土地是香港重要資源,有土地寧用作多建屋,還是新增一個運動場?可能真是魚與熊掌,而且運動員的傑出表現有時並不是後天努力就可以造就的。
香港培訓到精英運動員在奧運和其他國際賽事中奪金,為港爭光,固然值得高興,作為港人也與有榮焉,應繼續支持,但若以奧運英雄的光環換來更多人的健康、身心質素更佳,可能就更加值得。
「運動對身體好」,有研究就指出,運動可增加人類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而端粒則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及控制細胞分裂。體內細胞每次分裂,DNA每次複製端粒就縮短一些,一旦端粒消耗完,細胞就會衰老、凋亡,可見端粒與衰老有很大關係,既然港人平均壽命已比世界上其他人長,活得更有活力、更健康、更開心,似乎還應從運動入手。
精英培訓與普及運動未必一定有矛盾。港人支持香港運動員奮力奪金,同時又可參與將於周日(8月7日)舉行的「全民運動日」,積極投入健康的生活模式:每天運動30分鐘,即是花了相當於:去連鎖咖啡店飲杯咖啡或看半齣韓劇的時間,健康、活力便唾手可得。「全民運動日」,18區多項康體活動及設施,都會免費讓市民參以及使用。
看奧運,大家可能都會為運動員的努力與拼搏而感動,而親身做做運動,你更能體會運動員血汗與淚水背後的感受,而最重要的是,讓你更懂得珍惜健康,活力百倍。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