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016
政治化聯想 扼殺創意
有小學為獎勵學生,推出「特權」獎賞計劃,卻因這些「特權」引起家長,甚至公眾對此有聯想而惹來批評。其實,學校為鼓勵學生有更好表現而設富創意的獎勵計劃,理應獲嘉許,現反被政治化了的敏感情緒淹沒了學校的創新。
有位於馬鞍山的小學就學生在紀律、禮貌、整潔、勤學、自學及平和等方面的表現,推出獎勵計劃,只要在以上任何方面表現良好,就可獲獎賞貼紙,而累積貼紙,便可換取「特權」,這些非物質的獎賞其實頗具創意,而且簡單直接,對小學生會有一定的吸引力。成年人可能難以想像,參觀校長室或教員室都可以是獎賞的一種,只因大家或已早忘了昔日的赤子童真。
很多學校都有類似的獎勵計劃,而通常的獎賞都是物質的小禮物,例如文具、精品等,但這間學校以「特權」獎勵,才是引人關注所在。有人質疑,坐校長車、有「特權」、免罰等太過功利,有違教育原則,但獎勵或獎賞,無論是物質或非物質,都有功利或所謂「虛榮心」(也可稱為榮譽、讚譽)存在,如果無限上綱,「坐校長車」也被人視為親近權貴,如此過度聯想又可合理?
以事件論,「特權」兩字最近的確太惹火,它意味著公民基本權利之上的特別待遇,通常是官僚和富人才可享有的特殊權利。有位老師為解說「特權」的概念,他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廢紙,並要他們將紙搓成一團後,再在自己座位上,把手上紙團投進課室前方的箱中,象徵成功晉身社會較高階層。
不難想像,坐在前排的學生會較後排的同學成功投籃的機會更高,這些「特權階段」有如現實一樣,會被其他人投訴、不滿,甚至歧視、攻訐。不過,如果這些所謂的「獎勵」是透過個人努力、成就,甚至對社會的貢獻而得來的話,那又如何?
與校長共晉午餐,會令人想到大學的高桌晚宴(High Table Dinner)這類源自牛津、劍橋等學府的優良傳統,難道這種形式的交流,又是攀附權貴?
若大家細看各行各業推廣的產品或服務,不少都是以VIP的「特權」(例如priviledge、prestige等)作招徠的,以示尊崇,但它們都被「優越」、「尊享」等字眼潤飾了今天特別敏感的「特權」而已。
若社會真有「恐『特』症」,「特權」獎賞不妨正名為「優越獎」、「高桌獎」等,不要因政治化,大家就借題發揮,而扼殺了學校獎勵學生的創意,否則,最終不能獲益的仍是學生、社會的下一代。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