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2016
教育由心 教學有法
本周教育界充滿正能量。那位借錢予DSE考生趕乘的士應考的校長在電台分享了他對教育的看法,當中不乏為人師表的「心」與「法」,值得廣為傳揚,而另兩間中學老師所取得的回響及成果,也讓大家看到教育的希望。
教育的本質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老師以善行對待學生,學生他朝也一定會以同理心待人。
衞理中學校長藍正思在不同人應對壓力和解決難題方面,都有他的看法:一、當面對困難時,不少年輕人會誤以為方法用盡,就窮途末路,甚至絕望。他以今次去錯試場的考生為例,指那位考生原本仍抱一絲希望,查詢他的中學是否該科試場,但當得悉該校不是試場,而原本的試場又太遠,不會讓她趕及應考時,就想放棄;後來即使查得區內試場所在,卻因沒有帶備足夠現金趕去應考,又想放棄。
那位考生雖曾嘗試解決難題,但連番挫折,就令她以為再無辦法,反而是社會要有樂於助人的風氣,才有可能讓一些在某個時刻較難走的路不致變成絕路。那位考生的懸念或會是:校長既不是自己的校長,他會幫自己嗎?即使願意幫忙,但素昧生平,又涉及金錢,信任的要求便更高,惟有互助互信的社會,才可讓人較易解決問題,走出困境。
二、訓育工作像儲蓄,平日要多與學生溝通,愛護他們,才可事半功倍。有十多年訓導工作經驗的藍校長說,當學生有行為問題時,就要堅定地指出他們所犯何事。懲罰雖對學生造成壓力,但勸規、輔導也會見效,只要平日學生獲愛護,即使受罰,他們還是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三、獲派學校結果或對家長、學生構成無形壓力。藍校長指學生升中獲派首三志願已很理想,但不少學生、家長當獲派第「三」志願時,就想有「二」;得「二」就想有「一」;即使獲派第一志願學校也會想:早知如此,就選「更好」的一間作為第一志願等,而這些「人之常情」正是壓力之源,若不看清楚這種無止境的比較,就會自困愁城,而家長更應在選學校前,考慮它是否適合子女。
其實,香港有心、有方法的教育工作者不少,佐敦循道中學的「洗腦數學神曲」《全等三角形》,loop得逾150萬人次瀏覽,而應考打氣歌英文版《男兒當自強》也是有心為學生,富創意的方法。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在科研上刻意對學生的栽培,也展現著教育界熱誠而有方法的專業精神,各位家長亦可參考,作教育子女之用。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