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15
取消TSA 宜先檢討再決定
爭取「取消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群組雖已獲5.7萬人支持,但若短期內就貿然取消這個檢視初小教學成果的工具,就失諸草率。
TSA為學校及家長提供一個參考,讓他們知道學生在哪一方面落後,從而針對改進。
本欄上周已指出,大部分評核機制都有其出現的原因及其存在的作用和意義,既然教育局已宣布成立委員會檢視TSA的內容及其操作,並會於三個月內提交初步建議,社會何不從長計議,反而要教育局幾乎立即取消初小的TSA?
雖然支持取消的人數已多於今年全港小學三年級5.5萬的學生人數,但我們仍認為一個測試學生基本能力的標準評估,有其存在的意義,這又涉及考試的功能及意義,同樣具爭議。
學生能力、程度不一,學習表現自然會有差異,若有個統一標準的考試,以同一把「尺」,就可評量出學生表現,不但分出優劣高下,也可讓教育當局、學校知道,學生做得較好及較不足的地方,這正是TSA對學校、家長,甚至社會發揮階段性(初小)檢視教學成果的作用,學生從TSA中顯示出來的能力,都可在高小階段再跟進,全港學生能力水平從而都得以同步提升。
標準考試固然能為教育機構及僱主甄選適當人選提供一個參考,這當然是根據社會需要而定,正如農業社會要求人揸鋤頭,工業社會要求人揸把鋸,至於以服務業為主的知識型經濟,甄選人才的工具就是考試制度,而考試就是考試,當考核的內容是1、2、3、4,評核的標準自然會有A、B、C、D,這是自有考試以來的缺點。
學校要學生過度操練正是問題所在。這是執行的問題,不能因噎廢食。至於何謂「過度」,中國游泳健將孫揚據說每天練習就要游一萬米,而要學有專精,西方也有個「一萬小時法則」,說明一個人要付出時間來學習知識、掌握相關技能的重要。我們決不能苛求初小學生做到「萬」,但也總不成對下一代毫無要求吧?
筆者中六時的英文老師,按同學英文程度,在同一班中,進行因材施教,令同學一生受用,當年他實踐的正是今時TSA的原意。知所不足,才能有效跟進;拔尖補底,學生才會受益。
年幼學童為準備TSA所做的無謂操練的確其情可憫,而家長愛護子女心切亦可理解,但大家試看看家長為更年幼的子女報讀playgroups及各式興趣班,而報考小學的CV(履歷)厚達一、兩吋的情況,那又是由一個統一測考所造成的嗎?
取消了TSA,初小會否有另一形式的標準考試出現,不得而知,但以港家長的心態,又會否自行替子女報考一個初小版SAT(美國學術評估測試)?或再報讀一個又一個考資歷、分級別的學藝考試,從而令子女又「贏在起跑線」?
有資源的家長各會有自己心儀的「操練」,但絕大部分缺少資源的家長,若沒有個全港性的考評機制,他們的子女又如何能「出人頭地」?初小TSA存廢還宜從長計議,仔細檢討其操作(包括內容、題型、學生應考頻率等),否則,要學生直至高小才急起直追,同樣不是好事。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