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15
換個角度開學 齊為子女減壓
今天是新學年的開學日,家長學生齊喊「壓力大」。這方面壓力,成年人通常可自行紓解,但有調查顯示,約一成中學生嚴重抑鬱同時受高焦慮困擾就更值得家長、學校以及社會關注。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如不調整,子女所面對的壓力又怎會有所減輕。
香港壓力大已是事實,大家似乎都慣在「壓力煲」裏生活,「擁抱壓力」是不少心理學家對大家的建議,但青少年卻未必可像成年人一樣適當地處理壓力。
有調查發現,22間中學,共約萬名中學生中,逾半(51%)有輕微至嚴重的抑鬱症狀,包括哭泣、食慾習慣改變(嗜吃或厭食)、睡眠習慣改變(渴睡或失眠),感疲倦、討厭自己等,更有約兩成半(24%)曾有自殺念頭!與大家估計一樣,情況又以高中生較為嚴重。
無論中、小學生,替學生紓壓、減壓已有很多專家建議,不必待我們多說,但在新學年的式應上,家長若以新角度去看待子女升學、學習等問題,或可紓解子女,甚至自己因此而來的壓力。
一、壓力大或源自太多選擇。港爸、港媽緊張子女學習,會首重學習環境,但很多家長卻把「好」的學習環境等同「名校」。在不少家長眼中,學校的差別很大,入「名校」僧多粥少,要子女透過競爭入學,壓力自然大。
其實,大家不妨跳出框框,想想假如我們沒有選擇權,只有「讀」或「不讀」,而學校學額又足夠的話,家長、子女可能都會壓力不再。
港人常羨慕歐、美的讀書環境,但也要看在哪裏讀書,住在美國阿拉斯加的青少年就不會想穿州過省,到紐約接受基礎教育。反觀香港,不少人仍會為讀「名校」,而從天水圍去柴灣就學。可見有選擇、選擇多也可以是壓力之源。
二、時刻想子女「贏在起跑綫」。在這句說話上,我們只想加一句:「即使贏在起跑綫,最重要還是要子女一生打拼。」很多家長在起跑綫上「製造」完「天才兒童」「贏」了後,便不再為子女加油,有時更窒礙子女發展。
我們經常強調,學習與閱讀有着密切關係,當外地閱讀風氣仍較盛,而港童卻攬住電玩、手機過活時,不必真正比較,大家都可預視到二、三十年後,香港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競爭的結果。
兩岸三地的讀書風氣以香港最為薄弱,下一代不但不去讀書(學習),也沒有心去讀書,但他們若可發現閱讀的喜悅,從「悅」讀中必也能較易發現讀書(做學問)的樂趣,開學自然較少甚至沒有壓力。當對閱讀沒有興趣,學習就更不會有興趣,因青少年覺得兩者都是「書」(輸),而港爸、港媽就會更緊張,親子關係遂更差,造成惡性循環,「冇得贏」,大家又怎會無壓力?
昨天本欄談及學校督促學生做暑期作業也被人責難,讓學生有壓力是「太殘忍」,其實學校、家長都要反思,壓力並不是新鮮事,有心栽培下一代的人是否要好好想想,怎樣透過適當壓力,既教得「賢」又教得「嚴」,而不是棄守自己崗位,單求下一代愉快樂趣無壓力就算?
轉載自: 晴報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