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2023
冀跨境器官移植恒常化 盧寵茂:正與內地商討
【晴報專訊】據醫管局數據,本港近3,000名病人正等候器官移植,但過去3年因疫情,器官捐贈數字卻呈下降趨勢。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表示,正與內地商討跨境器官移植恒常化,若器官移植輪候系統有捐贈的器官在當地找不到適合配對,就可跨境捐贈。
移植學會昨舉辦器官受贈者感恩大會,向捐贈者及醫護人員致謝。
港近3000病人正輪候
移植學會時隔3年,再次舉辦器官受贈者感恩大會,約300名受贈者及其家人出席,向捐贈者及醫護人員致謝。盧寵茂表示,現時本港器官捐贈名冊有35萬名登記者,仍有提升空間。他提到本港一名4個月大女嬰芷希,早前獲內地一名腦幹死亡幼童捐出心臟並成功移植的個案,指內地的器官移植技術已達至國際水平,能夠與本港接軌,期望兩地互換器官捐贈可以恒常化,幫助更多病人。
他透露,早前訪京期間曾到訪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談及香港與內地的器官互換機制,將兩地未能成功配對的器官跨境捐贈,考慮到兩地運輸安排,現時構思是作第二層分配,當本地器官無法在本地的輪候系統上成功配對,才會啟動與內地的配對機制,跨境捐贈,醫管局正與內地相關單位溝通,期望盡快將機制恒常化。
3年疫情捐贈數字跌
移植學會會長馬錦文表示,過去3年受疫情影響,器官捐贈數字有下降趨勢,促政府全面檢視現時移植服務,以提升捐贈率,如加強社區教育和醫護培訓,提早識別潛在捐贈者。
捐贈者家人Sandy表示,父親某日清晨被發現呼吸有異樣並毫無反應,送院搶救後2日內便不幸去世,但想到爸爸生前樂於助人,與家人商議後決定捐出器官。她呼籲更多人成為捐贈者,幫助面臨器官衰竭的病人。53歲的心臟移植受贈者徐嘉樂於8年前患上心臟衰竭,等候了4次才等到合適心臟,冀有更多人加入器官捐贈行列,或可縮減病人煎熬的等待時間。60歲林來德早於20多年前因原發性膽管炎而致肝臟衰竭,當時才30多歲,「記得都有4、5次要去到醫院stand by」,到2020年中已打算開始準備自己身後事,翌年終等到合適肝臟,現在終可努力過正常生活,多吃東西養好身體。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