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2018
AI時代,讀翻譯還有前途嗎?
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一篇題為「譯者為何鬱鬱寡歡?翻譯行業持續受壓」(Why translators have the blues? A profession under pressure)的文章闡述了機器翻譯及互聯網對翻譯這個行業所造成的衝擊。事實上,我們不時都會聽到有評論指人工智能和語音辨識將會取代筆譯和口譯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都會在社交媒體上使用機器即時翻譯的功能。甚至有小學老師告訴我,「聰明」的小學生已經懂得使用Google Translate的中英翻譯來做英文作文功課,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呢!
現時香港的政府資助大學幾乎都有提供學士、碩士的翻譯課程,而自資院校的翻譯、中英傳意副學位課程更是多不勝數。究竟對這些學生來說,在大學修讀翻譯還有可為嗎?而在人工智能的年代,翻譯專業的前景又如何?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翻譯這個行業的前景似乎仍然相當不錯。在2006-2016年間,美國受僱於筆譯及口譯行業的人數增加了一倍,而語言服務公司數目的增幅更達到24%。展望未來十五年,行業的增長比率可達29%。至於香港的情況如何,則似乎未有同類數據。有見及此,在嶺南大學文學院的資助下,筆者開展了一項題為「香港翻譯市場非對稱信息及信號擁塞調查」的質性研究,深入訪問了出版社、字幕公司、財經翻譯公司以及多媒體企業、非政府組織等的高級管理層,從而了解香港企業及相關機構對翻譯服務的需求以及其聘請翻譯員的情況。從三百多分鐘的訪問中,我們得以管窺香港翻譯市場的一些情況。
首先,在多個受訪者當中,財經翻譯公司的總監對香港金融翻譯的前景甚感樂觀,並指出他在2000年創立公司之時,上市公司只得600餘間,但現時已增至大約2,400間。而在港交所本年推出「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機制改革後,他預料對翻譯相關上市文件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儘管如此,他提出了兩個值得有意投身財經翻譯行業的莘莘學子深思的問題。一是初出茅廬的財經翻譯員往往需要輪班甚至加班工作,而且初時可能只會負責一些看似刻板的核對工作。他慨歎不少新入職者工作幾個月就求去,事實上在此一領域三、五年間就能累積到不錯的經驗,獲得加薪和晉升至管理階層的機會。此外,由於近幾年不少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市場上對漢英翻譯的需求殷切,但求職者的英語水平有待改進,而對內地的一些商業用語也不太熟悉。
其次,許多受訪者都指出要聘請合適的翻譯員頗為困難,某程度支持了翻譯就業市場中存在著信息經濟學中所謂「信號擁塞」問題的說法,即很難從一些諸如教育背景、成績等的信號去評估求職者是否適合有關職位。有位受訪者就指出,她並不會因為求職者畢業自某名牌大學而「加分」,另一位甚至說她並不會細閱履歷表,反而非常重視面試和筆試的表現。
最後,不少受訪者都指出經驗和實習的重要性,並強調在就學期間曾擔任兼職翻譯員的求職者往往在筆試表現甚佳,真正投身工作時多能得心應手。至於電腦輔助翻譯方面,一間本港大型翻譯公司的行政總裁告訴我,相關軟件現已成為翻譯員必備的武器,相關工具能夠提升翻譯效率,維持譯文的統一。簡而言之,今時今日,翻譯軟件和翻譯員兩者已不再存在「競爭」(competition)、而是變成「合作」(cooperation)的關係。他更笑稱這就像在電腦時代的我們,已經無法回到打字機時的光景一樣!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