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17
如何推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城市群發展計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開放中的地位與與功能。」一時之間,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成了香港和內地這段時期熱議的話題,究竟大灣區經濟該如何推動?本文想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政策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要取得成功,加強政策協調和經濟一體化是必要條件。三地雖然在過往的經濟發展方面一直有分工合作,但一體化程度遠較其他灣區為低(例如:紐約、東京和三藩市灣區),三地目前還未通過一體化的初級階段:貿易自由化,更枉論金融和勞工市場的一體化了。短期之內,我們很難期望能很快達致一體化的市場,要如何讓三地配合來發展大灣區經濟,就需要更好的政府政策的協調。
事實上,就算經濟已經一體化的地區,要做到協調發展、分工合作也不是光靠市場力量就能達致的。比較同在美國加州的三藩市灣區和大洛杉磯灣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兩地的經濟發展不相伯仲,但是到了現在,洛杉磯已遠遠落後於三藩市了。美國學者Michael Storper 等人所著的新書:城市經濟的興衰:來自三藩市和洛杉磯的經驗教訓(The Rise and Fall of Urban Economies: Lessons from San Francisco and Los Angeles)詳細分析了背後的原因,結論是三藩市灣區有良好的政策協調和長遠規劃是關鍵。
由此可見,要發展好粵港澳大灣區,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和良好的政策協調是關鍵。但是,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三地要如何跨越制度差異和摒棄區位思考而真正做到政策協調,一直是我們面對的難題。
我認為我們可以借鑑國內發展經濟特區的經驗,在三地先找一、兩個這樣的特區來先行先試。粵港之間的河套區即是一個佳選。首先,該地區為粵港交界地區,現在還未發展,如何發展具有很大空間;其次,過往的地權爭拗現已解決,兩地已同意在該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而深圳方面還願意拿出鄰近更大的區域來配合發展。我們大可在此試驗制度創新,將兩地的制度優勢結合,再加以發展,形成一套能在大灣區推廣的制度模式。同時,我們也可將此區域劃為提前實現經濟一體化的試驗區,做到粵港澳三地的貨物、人才和資金都能在此自由流通。同時,借助香港現有的對外全面開放的優勢,我們可以大力引進國內外的科技、人才和資金結合深圳已有的創新文化和基礎,將其打造成為真正的「中國矽谷」區。同樣,介於澳門和珠海之間的橫琴半島也具備成為另一個這樣的特區的條件。一旦特區發展成功,這就會給我們帶來合作發展的經驗和信心,並可將成功經驗在大灣區其他地區複製。
參考書目:
Michael Storper, Thomas Kemery, Naji Makarem and Taner Osman, The Rise and Fall of Urban Economies: Lessons From San Francisco and Los Angeles. September 201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