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2017
有尊嚴的離開,在香港好難…
過去20年,香港人口老化速度不斷加快,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65歲及以上的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在2015年為15.3%,較1997年時候的10%升逾五個百分點。近年,有關討論香港人「死亡質素」的議題亦有所增加,令我們需要認真探討如何能讓年老或末期病患者有尊嚴地離開世界。
目前,香港人如希望在家裏善終,實行起來可說是困難重重;例如臨終護理的安排及支援、如何選擇合適地點(在家、社區、院舍),人手方面的配合,如緩治療應否由紓緩治療科醫生執行、或是應由老人科醫生或家庭醫生執行、臨終病人過身後的處理程序、如遺體被移送到公眾殮房後是否須要進行解剖、或擔心在家善終後會影響樓價的既有想法等。
香港每年約有四萬六千人死亡,在醫院過身的佔總死亡人數九成五以上,而當中有接近四萬人屬於長期病患者。雖然,香港也有為臨終病人提供紓緩病床,病人在所有治療失效時,透過紓緩病床不再需要接受身體及心靈上的折磨,讓他們得到最後的尊重,可惜這類病床的總數不足四百張。
2015年,《經濟學人》雜誌的一個調查顯示,英國在全球的「死亡品質指數」排行榜位例第一,而香港排第22位,遙遜於澳洲(第2位)、台灣(第6位)、新加坡(第12位)、日本(第14位)及南韓(第18位)。這些國家無論在紓緩治療、醫療環境、政府政策及公眾參與方面均勝香港。
筆者早前參與一個有關探討如何「好死」的座談會,在場的嘉賓均認為,香港人可借鏡外國的做法,提倡市民預早規劃「預設醫療指示」及「在家善終」,好讓臨終者能選擇在自己家中靜養及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香港人確實可從三方面,包括在法律上、醫護上及生活上的準備,對「預設醫療指示」及「在家善終」多加認識,從而了解它們的可行性。筆者希望能將此議題推廣至社會不同層面,好讓更多人參與討論及加深了解。若港人能多了解及備妥「預設醫療指示」,便能在所有「維生治療」失效時,不用再接受臨終前無效用的急救所造成的痛苦,讓臨終者有尊嚴地離世。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