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018
【去藥房配藥】社區藥劑師曾經「救我一命」
我有好些求醫習慣是當了記者才知曉和實踐的。
有一段時間我是某私家醫院的門診病人,每次看病後,並不會在醫院取藥(嚴格來說「買藥」才是),而是請醫生寫俗稱「藥紙」的處方箋,到坊間的社區藥房配藥。事關根據「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列明「醫生須讓病人選擇直接向醫生領取藥物還是只取處方。……」再加上在私家醫院配藥,費用很高,我想省點錢,故幾乎每次都這樣做。
藥房,即店面有Rx標誌的商店,一般在辦公時間都有註冊藥劑師駐守。而那名藥劑師的註冊證書,需要在藥房裏張貼出來。
最理想的情況下――而我也曾遇過,地點在中上環某藥房,它的社區藥劑師接過處方箋後,先跟我解釋醫生處方甚麼藥給我,怎樣服用,有問有答,然後我一手交錢,她一手交藥,過程中沒有例行公事的感覺,也沒有像一般診所(無論公私立)的藥劑師/配藥員/姑娘那樣,只念口白――呢個每日三次每次一粒呢個需要時食呢個每日一次每次一粒……未待聽清楚,便要讓給下一個病人,不用說有沒有機會提問。
事實上,社區藥劑師應該是我們健康的好拍檔。這些年我都有到訪加拿大溫哥華,他們藥房的規模,就像我們的超級市場那般大,配藥部在店的最裏面,其他範圍就是一排排的貨架,售賣「看門口」的日常用藥、洗髮水、肥皂和紙巾等日用品、食品、飲品、化妝品、護膚品、雜誌、毛巾和襪子等輕便衣物。在內工作的社區藥劑師,不光是留守配藥部為顧客配處方藥,只要你有用藥上的疑問,他們都會解答,還會走出配藥部,替你找尋適合的藥品。有次在列治文的藥房,我便看到社區藥劑師帶著顧客到日常用藥的貨架上找眼藥水,期間二人也是有問有答的。
我想不出有甚麼醫護專業人員無須付費即可獲取他們的專業意見,醫生、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或臨床心理學家肯定不是。偶爾以社會服務形式提供的單次免費諮詢,則屬例外。
是的,社區藥劑師的服務是免費的。
說起來,社區藥劑師曾經幫了我一個大忙,誇張一點形容,是救了我「一命」。
多年前有天,我有事請教某連鎖藥房的當值社區藥劑師。因為我身體一種特殊狀況的關係,他告訴我不能服用一種常用的止鼻水藥,否則會引發某病(而我知道一旦病發,最嚴重的後果是失明)。他還說,與這款止鼻水藥同類的藥,我也要避免服用。接著他把那些藥名都寫下來給我參考。這份要避免服用的止鼻水藥清單,已加進我公立及私家診所或醫院的病歷之中。有次我要到某位牙醫處拔智慧齒,便帶著那份寫上要避免服用的止鼻水藥清單的病歷副本,麻醉科醫生一看,便說他打算使用的麻醉藥組合中,正正有那種成分,那他需要把那成分抽起。我想,若不是那位社區藥劑師,我根本不會懂得保護自己。
可是,社區藥劑師在香港,遇上「先天不足」,因為某些難言之隱(這個有機會再談),他們只能被動地「躲」在藥房後方配藥部的小櫃檯後,鮮少露面。文首談到那家中上環藥房那位社區藥劑師,是少數站在店的前面的(為甚麼我知道?因為每次經過,我都探頭望望她在不在)。連鎖藥房是另一個例外。
就算你在辦公時間踏進有Rx標誌的藥房,跟店面的職員(行內叫頭櫃)說:我要找藥劑師,他們第一句話總是:「有甚麼問題?」你以為這個跟你說話的人是藥劑師嗎?錯了。得到高人指點,我知道我要再問:藥劑師在不在?直到那個「躲」在配藥部小櫃檯後的人出來,你要第三次確認:你是藥劑師嗎?只有答案為「是」之時,方能確定找對了人。
有時候為了省去這種麻煩,我寧可光顧連鎖藥房配藥部。他們的社區藥劑師就在配藥部的櫃檯前,只要核對一下牆上的註冊證書及他們身上的名牌便清楚了。
醫藥分家本來有其好處,私家診所的助理沒有專業知識解答我們的藥物疑問(就算是公立診所,也因他們忙到透不過氣而我們總是不忍心打擾他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資訊),市民的用藥疑難,可交由社區藥劑師幫忙解決。像我那樣「自製」醫藥分家,自行拿藥紙到社區藥房配藥,順便獲取藥劑師的專業意見,實行起來,並不容易。原因一、醫生會否嫌我多事?經過數年醞釀,我才能在某年鼓起勇起開口問醫生:「我可唔可以攞藥紙出去配藥?」原因二、假若你已生病到沒有力氣的地步,怎會有精力特意另找社區藥房配藥呢?
政府去年中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推算藥劑師12年後即2030年會人手過剩。趁此時機,應該善用藥劑師的人手,加強本港的藥劑服務才對。
推動醫藥分家可在此時?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