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13
格蘭斯班新書,怎反思金融海嘯?
在上世紀90年代直至2006年退休時,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蘭斯班曾被捧上至尊無上的地位,他令到美國持續繁榮了10多年,而經濟學家們深信的經濟盛衰,在格蘭斯班主理下,每次衰退都是短暫的,又迎來另一輪貌似更堅實的繁榮,可是,格老式「長期繁榮」,卻為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埋下伏線,在他退休後兩年,全球著名的投資銀行雷曼在2008年9月倒閉,美國以至全世界金融市場大混亂,而格老的聲望,也直插谷底,由神台被趕下來了。
最近,格蘭斯班寫了一本專書,介紹他對這場劃時代金融海嘯前因後果的看法,書名是《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暫譯為「地圖與地域」,意思是表面的世界與真正的世界)副題為「RISK﹐HUMAN NATURE﹐AND THE FUTURE OF FORECASTING」。(暫譯為「風險。人性、及預測學的未來」)。
據《華爾街日報》說,格老在這本反思的專著中,試圖說明究竟是甚麼地方出錯,並且提出一些建議,希望今後可以做得更好。
在介紹格老的最新看法時,我們不妨先看看格蘭斯潘的榮辱所在,格老的最大成就,是透過貨幣政策的調節及他特殊的口術本領,令到美國經濟曾保持低通脹下的穩定增長,就算經過科網泡沫爆破以至911恐襲,格老都能令市場在比較短的時間冷靜下來,使人們以為經濟繁榮是可以長期持續下去,而在格蘭斯班退休時,一切看來頗為完美,就算在08年危機爆發初期,人們也較多怪責其接班人伯南克未能及早加息壓抑投機之風。
不過,在國會聽證中,格老也承認自己對於這場金融災難「處於震驚和懷疑的狀態」,即是說,他從來沒有預期情況會這麼糟!
海嘯之後,不少專家開始「清算」格老,而最大的批評,是指他對金融機構放權太多,放鬆監管(de-regulation),令到金融業人士可以出盡方法賺大錢,包括以高槓桿向市場推出高風危險的次按產品;此外,由於格老及其接班人對泡沫的形成和爆破的認知不足,因此,他們都忽視了市場早已面臨重大危機,當次按產品和美國樓市齊齊爆煲時,便連大型的相關機構,無論是半國營的和私營的,都變成資不抵債,結果政府犧牲了雷曼等,卻以印銀紙超低息的方法頂住「兩房」,勉強渡過難關。
低估了恐懼和貪婪
在新書中,格老承認事前低估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即忽視了人們在壓力時期的非理性行為,而在恐懼的時候,其破壞力更是無法估計的。
我想,格老過去沒有看過今屆諾貝爾經濟經獎得主之一席勒教授的《非理性繁榮》一書,或者,他當年雖有看了幾頁,但不以為然,如今,才明白到個中道理。《非理性繁榮》就是以行為心理學為基礎,研究科網泡沫的形成和爆破,並且提出了忠告,而在金融海嘯爆發之前,認為行為心理學是價值投資學重要組成部份的專家們,包括席勒教授,股神巴菲特,商品大王羅傑斯老師,以至「一役成名」的魯賓尼教授,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無錢也買樓」、「次按成常態」的泡沫現象及其危險性,但當時格蘭斯班聽不入耳。在他眼中,泡沫是自然形成自然爆破的,而經濟及金融體系也會自然地克服過來。
格老現時承認低估了恐懼和貪婪,這是他的一種改進,他也承認要對銀行加強監管然而,他仍然不認為放鬆監管要負上最主要責任,認為主要問題在於當時的監管體制失靈。格老一向很懂得語言藝術,如今又來這一招為自己補過,但管用嗎?在他「管治下」,各式各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如兩後春筍地不斷推出,其中包括眾多質素極劣的次按產品,正因為監管體制放鬆了,才令到金管體制更加不靈,而正正是由於格老「領導的」美國帶頭,才令其他國家也有樣學樣或中招,而之後美國決策者不救雷曼,讓全世界一起埋單!
這些當然都不是格老的初衷,但他放任的理財,卻助長了貪婪和恐懼,他現時仍認為,08年爆煲的主要原因在於銀行資本不足,即是「玩大了」,然而,如果不是規矩愈來愈鬆,又怎會「愈玩愈大」?
如今,經過伯南克幾輪量化寬疏,先救銀行,後救地產,再托股市製造財富效應,情況似乎已受到控制,因此,格蘭斯班才可以發表這樣子的反思。然而,在前瞻部分,格老也承認現時出現了更多「大到不能倒」的東西,而他指出,這些東西將壓抑著經濟的正常更新。但他又認為,銀行只要有更充足的資金,便可以克服今後的危機。
近年伯南克的「療法」,用羅傑斯的說話,就是透過「輸血」,令本應倒下來的「喪屍」繼續生存,及甚至很有生命力似的。方法是聯儲局印銀紙買債為市場提供極廉價的資金,美國政府則繼續做大花筒,而滿手美債的國家則不得不繼續協助挺住美國,但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廉價資金正做成新一輪的資產泡沫,當下次爆煲時(沒有人可預見何時出現,大家都是靠估!)還可以印銀紙發債嗎?所以,各大國也在擴充軍備,美國更公然全球監聽,而這卻不是格老的研究範圍了!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