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2
21世紀的龍已淪為饕餮
快要到農曆新年了,新的一年歲次壬辰,生肖屬龍。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龍是神話和傳說中的動物,而其形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不斷演變的。龍的演變源遠流長,從簡單到複雜,從空洞到具體,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反映出各個不同時期,人們的希望、理想和精神世界的特點。
龍,一種看似虛幻的生物,在人世間卻有相當真實的呈現方式。從遠古的玉飾、陶器,到生活中的工藝、建築、服飾,龍文化已烙印在中國人的食衣住行中。先說商周時期,龍的形象比較簡單、笨拙、粗獷,從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都證實那時的龍大部分呈圓曲狀,頭尾相接。大眼、巨頭,沒有明顯的角和四肢。
春秋時期,手工藝開始有了發展,工藝美術也出現興旺局面,這一時期龍的造型已向寫實方向發展,內容也相對豐富,有龍鳳與人的組合,雙龍圖的組合等。另外還有一些龍紋,用雲紋去襯托.更顯神秘。到戰國時期,龍身呈長曲狀,有兩爪、長尾、耳,龍角已現分支。
秦漢時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反映生活的工藝品,也由笨拙、抽象走向實用,而龍的造型變化較大,出現形式有蛇形、獸形等,並且賦予崇高地位,把龍作為權力和仁德象徵。西漢龍基本上聚集了其它動物如蛇、虎、魚等特點,先分離,再組合,其特點是頭大、眼巨、牙齒鋒利、蛇身、魚鱗、張口,且開始有肘毛、有雙翼,可以飛騰,體態生動、氣勢威猛。
魏晉南北朝時的畫像磚、石刻、壁畫以至佛教寺窟中也出現各種龍紋裝飾,從造型看,龍角分歧有如鹿角,口中有利齒,足似鷹隼,有利爪。龍的前方有羽人手執仙草與香爐,衣裳與身上羽翼亦隨風飄起,上方有飛天,四周有流雲與花卉,似為天上情景,顯然受到道家神仙思想影響,並與佛教結合。
隋唐以來,龍紋造型逐漸有了固定結構,除了龍首、龍身、龍尾有一定樣式外,龍角、龍鬚、龍爪、背鰭等也逐漸定型。宋代文人則以釋道精神來畫龍,但元代以後的龍紋造型,更適合作為裝飾之用,走向形式主義。明清之際,不論皇室或寺院有關的器物都以龍紋作裝飾。總之龍在中國人的社會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於龍的動物學真相,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成果,龍的原型是大型爬行類動物,主要是鱷魚及巨蜥及(山龍),舊石器新石器遺址便有鱷魚骨化石的發現。傳說中所謂貪吃的「饕餮」之名,也不過是兇猛鱷類如豬婆龍的轉語。
這使我想到,若龍的造型要迎合時代,則廿一世紀的龍,最好貌似饕餮。這是中國傳說中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其頭部形狀做裝飾,據說它是龍生九子之一,現在則用來形容極度貪食的人。
饕餮的形象不只是好食,根本是極度貪婪,而以廿一世紀作為一個消費社會,鼓勵人的貪慾漫無止境,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人若知足不肯消費,反會造成通縮。所以用「饕餮」作為廿一世紀的龍的形象,是最貼切不過了。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