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2009
縱坐標與橫坐標
中國自一九一九年五四文化運動後,從西方吹來的思潮,橫掃六合,讓中國文化特色添上一個笛卡兒的坐標觀測。笛卡兒的二維直角坐標系,由兩個互相垂直的坐標軸設定,分別稱為x軸即橫坐標,和y軸即縱坐標。每一個軸都指向一個特定方向,而不同線的坐標軸決定了一個平面,稱為xy平面,又稱“笛卡兒平面”。
若以笛卡兒坐標觀測中國和香港的文化問題,那麼“縱坐標”便是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而“橫坐標”則是各國的文化精萃。在五四運動前,中國一向以天朝自居,閉關鎖國,拒絕從西方傳入鮮活文化,其縱坐標線極長,而橫坐標線極短,幾近於無。
坐標觀測也可以用於對詩的欣賞。唐代陳子昂的《感遇》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首兩句便是一個縱坐標,講歷史,從盤古開天辟地說起,一直說到今日,用兩句詩將一頁頁的歷史貫串起來,產生了歷史感。
至於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則是“橫坐標”,與“縱坐標”相呼應。縱坐標注重時間,橫坐標則垂顧空間,用時間的延伸來加強歷史感,用空間的擴闊來提升世界觀。時空交錯,縱橫相間,構成一種深沉的悲憫,因而才會“獨滄然而涕下”。
陳子昂詩的縱橫線形成的笛卡兒平面,縱線和橫線的長度都一樣,是個正方形。事實上,文化素質偏向正方形平面的,所能發揮的創造性似乎更具威力。再看中國近代的文化風雲人物,例如胡適、魯迅、徐志摩等,都中西文化兼備,外文好,中文也好,不僅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好,也善於吸收外來的新知。
再看現代幾位大師,例如剛去世不久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火箭專家錢學森,數學家陳省身,水利學家黃萬裡等,莫不是中學與西學兼通,無論外文或中文的修養,都是造詣極深。
對於中學與西學的問題,清末時的洋務運動,便有張之洞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當時作為對待中西文化的總原則,其主要內容乃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萃,與西方的船堅炮利、生產技術歸並到一個體系。但近百年來的實踐證明,無論是“中體西用”或是“西體中用”,都有其不足之處,因為中學與西學,都各有其體,各有其用,應該是“中西體、中西用”。不過兩者在融和的過程,究竟多少中學之體,結合西學之體;多少中學之用,結合西學之用,此中又有不同的排列組合,產生了千變萬化的面貌。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匯聚之地,自鴉片戰爭後割讓給英國成為殖民地後,很早已是“中西體、中西用”的雙軌並行,英國人帶給香港的不只是西方的技術,還有西方的觀念和制度,不斷與香港固有的傳統文化磨合。回歸前香港坐標的“笛卡兒平面”,是西學的橫線長,中學的縱線短,是個長方形;回歸後中國文化因素加強,橫線開始縮短,縱線開始加長,愈來愈走向正方形了。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