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
高倉健與中國
日本著名男演員高倉健因患惡性淋巴瘤去世,享年83歲。高倉健在上世紀60年代,憑藉日本武俠電影的演出受到廣泛支持,先後主演《幸福的黃手絹》、《遠山的呼喚》、《追捕》等電影,後期主演《南極物語》及《鐵道員》等作品,在2005年,在中國導演張藝謀聯合執導的《千里走單騎》擔任男主角。
張藝謀曾與高倉健合作過,他為高倉健之死而傷心也許是可以理解的。據張藝謀說,他拍電影20多年,不管大小演員,只要拍攝完他們自己的戲份,就會讓演員先走,而2005年他拍《千里走單騎》時,他對高倉健也如是對待。但沒想到,當時70多歲的高倉健,居然沒走,一直在山邊拐角處站著,默默看著張藝謀的團隊工作,站了三個小時,直到劇組所有工作人員上車,他也不走過去,只是一鞠躬就走了。
其實高倉健這種表現,看過他演的《鐵道員》,不會感到奇怪。《鐵道員》由降旗康男執導,高倉健和廣末涼子主演。故事背景就是在北海道一條小鐵道終點站「幌舞站」發生,主角是由高倉健飾演的站長佐藤乙松,從他數十年如一日的鐵道員生涯,回顧他人生所經歷的婚姻、生子、喪子和晚年失去妻子的孤寂。
高倉健所飾演的佐藤站長,對於工作的嚴苛要求和絕對盡責,以致連孩子送去醫院不治時,以及妻子在醫院斷氣時,他都沒法陪她們走完人生最後一段,只能盡責地站在月台上迎著進站的火車,送走乘客。事後一個人默默低頭在心底哭泣。
這樣的盡忠職守固然包含著日本文化精神的孤絕之美而讓人動容,但在現實世界,這就未免太不近人情和不符合人性。
回頭看高倉健演佐藤站長入木三分,有理由懷疑他本人就是像站長那樣的充滿日本文化特色的性格,有著極度的堅持和執著,所以才會站著三小時不動等待張藝謀團隊拍戲完畢才離去。另一方面,日本人彎腰有禮待人,榻榻米也讓他們習慣俯跪和屈膝,但其順從背後又經常隱藏恐懼或貪婪。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其名著《菊花與刀》貼切地描述了日本人的雙重性格: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忠貞而易於叛變,勇敢而懦弱,保守而求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如今中日交惡的時刻,高倉健的離世也招來中國外交部的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記者會上表示:「高倉健先生是中國人民熟悉的日本藝術家,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過重要的積極貢獻。」會上並向高倉健作出深切哀悼。
如果說高倉健對中日文化交流提供過甚麼貢獻,只能說文革後第一部登陸中國的日本電影就是高倉健在《追捕》一片所扮演的蒙冤警官杜丘,冷峻的眼神,墨鏡裝扮,豎起衣領、不拘言笑的樣子,在臉上寫滿刻意的滄桑,一下子成為中國女影迷心目中的理想男人。細心一想,這可能是「鐘擺效應」,文革時的打壓,人人低頭哈腰、謙卑恭順,令女性也愛上了以柔美作吸引的「奶油小生」唐國強,而高倉健一出場,以「酷」見稱,那是鐘擺的另一端,改變了中國女性的審美標準,更是改革開放的先兆。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