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0
工作狂=敬業?
工作狂,英文的對應是workaholic ,將work與alcoholic合成,前一個字是「工作」,後一個字是「酗酒」,合起來等於說工作狂熱的程度,有如飲酒上癮。這個英文字是在上世紀中葉在西方初次出現,據說有教會人士為上帝忘我工作,終日奔波勞碌,最後因過勞而死,臨終前懺悔,稱自己為「工作狂」。
為上帝工作而不休息,相信上帝也不敢苟同。《聖經.舊約》記載耶和華在前六日陸續創造了光明、天地、海洋、土地、星辰、動植物和人類之後,也要選第七天來休息,稱為「安息日」。安息日在《聖經》不僅重要,而且神聖。但很多香港人在星期日照常工作,並不知道耶和華會很生氣。
在以色列的猶太教,摩西所規定的「律法」,最重視是每七日要休息一天,安息日在外工作,被猶太教視為最大的禁忌。在《舊約》,曾有過因為在安息日工作而被處死的記載。《民數記》提到:「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遇到一個人在安息日撿柴。遇見他檢柴的人,就把他帶到摩西亞倫和全會眾那裡,將他收在監內,因為當怎樣辦他,還沒有指明。耶和華吩咐摩西說:總要把那人治死。」
如今的工作狂,是對工作的狂熱達到一定的癡迷程度,他們一旦空閒而沒有工作,就感到很不開心。他們的人生以工作為樂,不覺得長時間工作是一件苦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工作超過十小時以上,沒有上下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進食、清潔,累了倒頭便睡,睡醒便工作、工作、工作,從不放假。
歐美也許有基督教的傳統,恪守耶和華在安息日不工作的教誨,視「工作狂」為百分之百的貶義詞。但「工作狂」在香港,似乎複雜了一些,是貶中帶褒,甚至褒多於貶。勤於工作已成為香港的一種文化,在香港這個社會的語境下,「工作狂」這個詞,有時甚至是「敬業」的代名詞。
中國文化的基因,儒家講勤勞,道家講悠閒。「工作狂」是儒家文化的變種。「勤勞」在心理過程的進一步提升,就可變身為「工作狂」,優雅的形容詞,叫「鞠躬盡瘁」。事實上,在香港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勤於工作有甚麼不對呢?不少人認為,勤於工作是出息的表現,可以提高業務的水平,可以增加求職和升職的砝碼。
當生活日益艱苦,工作狂是為了謀生,也許情有可原。但也有些人,工作狂並無必要,把過多時間投入工作,只為尋求權力欲和成就感帶來的滿足感和快感。而無論是哪一種工作狂,因工作狂而過勞影響健康,總是得不償失。
再說,若工作狂是工作上癮,則二十世紀以降,物質豐富,催生人類上癮的「沉迷文化」,據歐洲社會心理學協會主席費南德斯(Fernandes)認為,有七宗罪容易使人發狂,包括:賭博狂、美食狂、購物狂、性愛狂、電視節目狂、工作狂和互聯網狂。縱觀這七宗罪,工作狂之罪,也許不算是最嚴重了吧?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