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0
京城百年「台灣會館」,變文化聚腳點
不論在北京居住或是旅客都喜歡到北京后海吃飯及閒逛,原因是那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食肆和音樂酒廊的喧嚷,很多的元素和不同的層次都吸引人們前往。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已是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亦因為是漕運的終點而被稱為「北京古海港」。現存的胡同和四合院吸引各國旅客及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士前來「朝聖」,地區政府歡迎更多新元素進入這區域,其中台灣的文化創業者亦看準了時機要在這開始萌芽開花。
台灣原創特色被引進什剎海
朋友間談起,都覺得在北京很難找到純台灣感覺的餐廳及聚腳點,不過,前幾天走到后海旁的煙袋斜街,發現一家台資公司「The One」開了三家店,商品主攻精緻路線,強調原創性,台灣風格甚濃。這家公司原來曾於2008年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參展,西城區政府認為他們的創意展品非常配合什剎海文化創意淘寶街的感覺,雙方情投意合下便展開了合作。「The One」計劃在北京的經營上軌道後,下一站就進駐杭州發展。雖然這家台資企業予人的感覺較為小資,但靠在北京打開通路,讓世界看到自己本土的文化創意,借北京走出去甚至進軍國際,未嘗不是美好遠大的理想;筆者想著具香港本土特色的文化創意事業是否亦可借鏡人家的做法,發掘自己新的空間呢?
台灣會館重開成聚腳站
自從兩岸關係改善,不單是經濟貿易方面正常交流迅速增加,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亦漸見頻繁,還促成了北京的「台灣會館」重開。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台灣會館」將於下月8日重新開張。會館坐落於崇文區大江胡同內,距離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約500米,是清朝一台籍京官於1893年購置的四合院,進京趕考的許多台灣學子曾落腳此處。「台灣會館」原來的面積為540平方米,經兩岸有關人士多年呼籲得以保留,並重新規劃、斥資擴建至4000平方米。
除了文化聚腳點之外,北京方面在推廣台灣文化的同時亦以措施配合台資小企業的未來發展,北京市台辦與中國貿易促進會宣布將開放北京市前門大街商圈予台資中小企業進駐,台灣商業園區將分為商務區、映像區兩個區,目前雙方仍在討論如何給予小企業租金上的優惠,包括至少兩年租金優惠及其他設備上的配套等,目前大陸境內台灣風正吹得正熱,台灣中小企業若能進駐北京前門商圈,可以一方面宣揚台灣經驗又可把人流引進商圈的雙贏局面。在悠閒的假日,除了可在北京之外品嚐道地台灣小吃,更對於10月左右園區內將開設「台灣映像區」有點期待,希望創意新元素源源不盡,為老北京添上不老的活力。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