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17
物理治療師 轉戰運動科學
運動科學近年冒起,球隊將運動醫學結合科技,提供精準訓練。
有物理治療師成立運動顧問公司,積極發展運動科學,以大數據分析運動員的體能表現,再結合人工智能(AI)預測其受傷機率、爆發力。
Sportsline行政總裁何錫漢(右)盼透過運動醫學結合科技,將精英選手的訓練大眾化,又指亞洲市場未成熟,目標成為市場先行者。左為公司營運經理方浩錤。
創辦人盼將精英選手的訓練帶入大眾,又指運動科學在亞洲區仍在起步階段,目標抓緊先機,成為市場的先行者。
運動科學近10年在歐美興起,英超勁旅李斯特城去年初在班費只有曼城八分一的情況下,勇奪該季比賽冠軍,亦是受傷次數最少的球隊,成球壇佳話。
尋體能表現與受傷率 肌力關係
運動員進行深蹲跳,地上的感應器可偵測其跳躍高度、騰空時間等,協助分析爆發力。
物理治療師何錫漢解釋,該球隊在訓練運用演算法,調節訓練次數、戰術策略,減少球員受傷機會,「一般到季尾,球隊很多人受傷,但李斯特城25人,可能還有23、24人可上場,令教練調配更靈活。」他又指,美國NBA亦有職業選手以相同方法計算比賽最佳表現時間,「如計出某球員首25分鐘爆發力最強,也是隊內得分重點,教練可能要求他超越常規,在25分鐘內不防守、只進攻。」
現為Sportsline行政總裁的何錫漢,近年轉型成為運動顧問,曾與本地足球隊太陽飛馬、南華體育會、香港籃球總會等合作,但他直言運動科學在亞洲區尚未成熟,他們盼早著先機,一年前開始收集運動員及客人的數據,冀配合運動醫學理論,再以大數據方法分析,找出體能表現與受傷機率、爆發力、肌力等的關係。
「如進行深蹲跳,跳躍高度、騰空時間、負重下跳躍的比較,可以分析到爆發力;單腳前跳動作,可看到下肢的受傷風險,尤其膝蓋十字韌帶位置。」該公司營運經理方浩錤解釋,運動員進行體能檢測時,須用上一些感應裝置,準確量度。
儲存400人資料 結合AI更精準
透過步履感應器,可偵測運動員的平衡力、腳踭受傷機率。
何錫漢指出,資料庫至今已儲存逾400人的數據,當中不少是奧運級獎牌選手,並正讓精算師研製演算法,分析出更多規律,再找IT專才編寫程式。下一步將加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人工智能技術,製成一個網絡平台,相信由電腦進行預測,會「更精準、更有效。」
他稱,該平台會設計得簡單使用,「只要用上穿戴裝置,甚至利用智能電話」,透過簡單檢測,便知道最合適用家的訓練。除讓運動員使用,更會推廣至大眾,何笑言:「好多人以為精英運動員好神奇,做出超人動作,其實他們只是重複做好精準的動作,達到好效果」,對他而言,「取得奧運金牌,跟80歲婆婆抱住孫仔,行一層樓回家,理念同樣崇高,訓練內容一樣,是量及時間不同。」
何錫漢10年前投資數十萬元開診所,兩年後已達收支平衡,現時靠賣運動產品,以及向球隊提供訓練支援,每年收入達8位數,其公司於台灣亦設分部。他坦言,本港市場規模較小,正物色體育機構或大學合作,進行更深入研究,並引入運動科學,成為先行者。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