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18
也談大豆
石油與大豆,是今時中美貿戰中的重頭貨,美國認為中國缺少不了美國的石油和大豆,所以打死你不敢對美國的石油和大豆反徵稅,但估不到的是,中國竟然不買美國石油(見昨文),大豆呢?《每日經濟新聞》有如下報道︰
「8月12日,大連北良港方面向媒體證實,此前曾引發世界關注的『飛馬峰』號貨船(Peak Pegasus)已經靠岸開始卸貨。
這艘貨船之所以牽動那麼多人的目光,是因為轉載著7萬多噸看似普通的貨物--大豆。此前在7月6日,為反擊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宣布對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而大豆就在這一批加稅商品名單中。雖然這艘萬噸巨輪當時開足馬力一路狂奔,但卻沒能趕在關稅落地前抵達大連港,此後便經歷了個多月的海上漂泊,直到前周末才由中糧油付加徵了的稅,始塵埃落定。
一艘船的命運再怎樣坎坷,也只是大時代中的一個小插曲。然而在這背後所反映出的國內大豆供應不足以及由此引發的糧食安全隱憂,卻不能不讓人揪心。目前,我國大豆年需求量超過1億噸,然而國內的年產量卻只有1,000多萬噸,換句話說,我國大豆的產需缺口高達9,000萬噸左右,需要依靠進口來進行補充。而美國近年對中國大豆出口約在3,000萬噸以上,那麼貿易爭端開啟後這一塊供應若出現缺口,能否得到填補呢?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其中大豆累計進口9,553萬噸,佔糧食進口總量的89%;出口大豆11萬噸,同比下降15.4%。
8月11日,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我國農業貿易體量巨大,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而美國是全球最大農產品出口國,中美雙方加強農產品貿易合作,有利於促進兩國農業發展。
華拓大豆進口源
『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國對美採取反制措施,一些人擔心在短期對我國食用油、畜禽養殖飼料供應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中國完全有能力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的缺口,一是積極拓展大豆進口來源,二是通過調整飼料配方減少豆粕用量。』韓俊說。
韓俊表示,目前國內大豆的產需缺口為9,000多萬噸,需要依靠國際市場補充。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產量在1億噸左右,但其國內消費量有限,一半左右依賴出口國際市場。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7月預計,2018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基本平衡,美國大豆產量11,779萬噸,比上年減產1.5%。而在2015至2017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豆佔其出口總量的59%。據此估算,如無貿易摩擦,2018年度美國對我國大豆出口量將在3,000萬噸以上。
美國大豆依賴出口的同時,我國對於進口大豆的需求也呈現上升的趨勢。
東方艾格農業資深分析師馬文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對進口大豆依賴度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城鎮化發展,耕地面積在縮減、耕地資源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進口大豆單產高,而國內的大豆單產相對較低,且不具有價格優勢。『最後一點,國內大豆的規模化種植水平低,從而導致豆農利潤比較低,影響到豆農的積極性。』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美國大豆對出口具有較高依存度,大豆產量40%以上須通過出口來消化,而出口的60%以上都是中國市場。『對美國大豆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來說是降低了美國大豆的優勢,削弱了它的出口優勢。』
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會不會影響到國內大豆的供應呢?馬文峰認為,中國對美國進口大豆加徵關稅無疑會減少進口量,而減少進口美國大豆短期內的影響表現在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今年4季度至明年2月,這段時間正好是美國大豆的出口期;第二階段則是明年3月份以後。『第二階段,可以通過擴大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市場來彌補。』
據《人民日報》消息,中儲糧正積極調整大豆採購來源地,構建更多元的供應體系。據介紹,相關部門正擴大從南美採購大豆的規模。5月份以來大豆採購量約250萬噸,其中南美大豆佔90%以上。
2017年我國飼料消耗1.05億噸蛋白類原料中,豆粕佔7,230萬噸。中國對美採取反制措施,自美大豆進口會大幅度下降。為防止產生聯動效應,增加國內食品價格上漲壓力,有關部門進行了周密充分的準備,比如拓展大豆進口來源、通過調整飼料配方減少豆粕用量、應用配制新技術降低蛋白類原料需求、增加其他油籽和粕類進口彌補豆粕缺口,及加大其他食用植物油供給力度等。
中儲糧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段時間,外界有人推測,中美經貿摩擦導致的加徵關稅措施,有可能會使國內的大豆供應產生一定缺口,因此中國可能仍需要進口一部分美國大豆。『從業內企業的角度看,這部分缺口完全可以通過多元化渠道予以解決。』
馬文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豆主要有搾油、食用、飼用、種用4種價值。作為進口大豆的主要用途,其加工出的豆油和豆粕均有較強的可替代性,全球有比較充足的供應。
早在2016年,我國對南美大豆的進口佔比已超過美國。據海關統計,2016至2017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9,349萬噸,其中巴西4,534萬噸,佔48.5%;美國3,684萬噸,佔39.4%。以南美為主的非美國大豆進口已佔我國進口量6成以上。
馬文峰表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從南美國家擴大進口規模將成為彌補國內大豆消費缺口的重要渠道。『當然也要謹防南美國家抬高價格的行為,從而影響到國內大豆終端售價。』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國強則認為,從短期來看,貿易戰會對我們的大豆進口供應產生一些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實際上有利於我們調整大豆的供給結構。『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也正採取多種措施,降低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倒逼國內相關行業轉型升級。』」
有人謂,中國東北不是大豆之鄉嗎?缺少,自己種便是。問題是,中國人今時吃多了,又吃精了,種大豆地也可種粟米,而粟米市價較高,農民自然多種粟米少種大豆,就算提高種大豆補貼,也是幫助不大,最後還是得向外國買,問題是向哪國買。
美國農業與食品公司邦吉(Bunge)首席執行官Soren Schroder表示,由於兩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中國已停止從美國購買大豆。「無論他們買甚麼,反正都不是美國貨。他們在加拿大和巴西買大豆,主要是巴西,但是非常刻意地不買美國的任何東西。」
不過巴西豆也坐地起價,據來自監測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大豆進口成本約為3,400元/噸,而巴西大豆因前段時間中國進口量加大,導致價格大幅攀升,目前巴西大豆進口成本已經上漲至3,600元/噸附近。
中國是否早已準備打這場貿戰,不好說。但據中儲糧集團負責人說:「近兩年,我們已經主動調整進口來源地,降低集中度過高帶來的風險,並已形成穩定成熟的多元化國際貿易渠道。」從中儲糧集團油脂公司的情況看,2017年進口的大豆26.2%來自巴西,43.2%來自阿根廷、烏拉圭,30.6%來自美國。在大豆進口貿易實際操作中,採購方擁有貨源地選擇權,更傾向於選擇貿易關係良好、有穩定政策預期、進口稅率更低的大豆主產國。
今年阿根廷因受美元上升的衝擊,故中國又多買阿根廷豆以補巴西豆之起價,這真是時也命也。
俄羅斯提供耕地
但一個使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國開闢了新供應源,正繼續研究探索從黑海地區等新興產區進口油料的可行性。近年來,黑海地區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的大豆、葵花籽等油料的產量和出口量增長比較快。
據介紹,從目前中儲糧儲備輪換和加工的實際情況來看,通過美國以外國家採購的大豆,是可以滿足日常運營需要的,並沒有出現加工廠停產、供不應求、市場價格明顯上漲等情況。
俄羅斯向華提供250萬畝農地,供華耕作。
更使人想不到的是,俄羅斯向華提供250萬畝農地,去供華耕作。
另外,俄羅斯上周二公布在遠東區會撥出300萬畝土地供華、俄、日、南韓等國家去耕作,俄方估中國會佔50%,俄企業佔25%,日、南韓佔其他。
這300萬畝土地未必是最肥沃之地,但如作個5至8年的有序發展,這總會產出一定數量的粟米、大豆、小麥、薯仔,可供中國國內所需。筆者叫耕過下田,這個5至8年是憑我自己的經歷所來,不以謂是亂噏。試想想,如用5至8年,可以減少買美國大豆一半的話,這個貿戰反擊,不可以謂不大,美國的農民自然有話說。
另方面,中國目前的豬因依外國方法養,要食精飼料,成本是高了,雖然我們今時不能用傳統養豬法去餵豬餿,但要明白今時是有不少農作物因品質欠佳,而爛在田裏、垃圾堆中,有部分有一定量的,例如玉米桿、海鮮處理場中的魚蝦下腳料,是可以收起製為飼料的,這確是要一定工程,不過這除了可以減少對精飼料依賴外,亦可以減廢,將地區變成為更環保之地,貿戰-大豆-飼料是場攻堅艱苦戰,但能不打嗎?
這場貿戰,是場遲早要來之戰。要打仗,就動員,全國動員,這「戰」不是端槍炮,而是要每人作點貢獻。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