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2018
初試啼聲
今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新任央行行長,將初試啼聲。市場會想聽有甚麼新調。
先談美儲局新主席鮑威爾,會主持第一次議息會,市場估會加息,估市場會十分關注會議後的議息聲明,香港要到周四早上才知,這個聲明會講甚麼?筆者估是:(1)謂對美國經濟前景樂觀;(2)通脹上升壓力有,但唔會太快;(3)稅改利美經濟;(4)會循序漸進加息,會不會講由加3次息至加4次息,估不會;(5)打死都唔會講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他9成講事情在發展中,未知詳情,no comment。
至於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又是個怎樣的人?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他是一位真正的學者型官員。」一位人民銀行系統工作人員表示。
海歸派執教鞭11年
在加入人民銀行系統前,易綱在高校執教11年,長期從事研究工作。這段經歷與美儲局原主席伯南克、耶倫頗有相似之處。
簡歷顯示,1986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易綱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並於1992年獲終身教職。1994年易綱回國,與林毅夫等發起組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1997年易綱以北大教授的身份直接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開始他與央行的20餘年緣份。
1997年也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對中國當時進行的金融改革造成了很大衝擊,反對金融業改革開放的保守聲音甚囂塵上。
1998年初,易綱與現任證監會副主席的方星海合寫了一篇分析拉美國家債務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文章,建議資本市場開放要繼續推動但需漸進有序,並實行有彈性的匯率政策。同年,易綱還寫了一篇名為《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及走勢分析》的分析文章,彼時他就對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提出了擔憂,並建議適當增加進口、藏匯於民、利率市場化和開放資本帳戶。
易綱早年對人民幣匯率、資本項目開放和外匯儲備的研究,成為他在2009年後擔任國家外匯局局長的有力理論支撐,這也使得他成為人民幣匯改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謀劃人。
易綱是「海歸派」和「學院派」,相信市場經濟的力量,堅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他深諳中國經濟運行之道,並將理論與中國國情充分結合,提倡用漸進式改革的方法,耐心尋找「此岸」到「彼岸」的路徑。
2003年易綱擔任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並於次年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2007年12月他升任人民銀行副行長,2009年至2015年期間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2014年他還多了一個職務: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這段期間,他主管的貨幣政策逐步完成了從行政調控到市場調控的轉型,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日益豐富和完善。
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貨幣政策》一文中,他指出,漸進式改革模式意味著貨幣政策工具將有一個必然的轉軌時期,期間新舊政策工具平行和交叉運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孰輕孰重、如何取捨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搭配使用多種政策工具,妥善處理好新舊政策工具間的關係,不斷提高貨幣調控的藝術。
「一個僵化的、固定的匯率是不適合中國國情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一個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肯定會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有利。」易綱說。
從以上所示,易綱是會持續人民幣的市場化,速度如何,視形勢。
易綱在2018年初執筆的《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一文中就坦言,「從國際上看,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將進一步趨向正常化,全球利率中樞可能會有所上行。來自外部的不確定變化也可能向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傳導,全球經濟復甦和大宗商品價格回暖還可能給國內物價形成一些壓力。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變化也會對我們的政策空間形成一定擠壓,增大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從國內看,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強化,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債務和槓桿水平還處在高位,資產泡沫『堰塞湖』的警報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亂像仍然存在,金融監管構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貨幣政策鬆緊適度
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易綱對於今年的貨幣政策取向開出了4個「藥方」:
一是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不能依靠貨幣信貸的「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增長,央行要根據調控需要和流動性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增強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二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將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等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同業存單、綠色信貸業績考核納入MPA考核,優化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對資本流動進行逆周期調節。
三是適當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繼續運用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PSL等工具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再貸款支持力度。
四是繼續穩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央行將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探索和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
人行是中國貨幣供應的掌舵人,易綱會怎掌這個舵?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曾訪問過他: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和往年相比,「鬆緊適度」這個表述比較新,對於市場來講,我們如何來理解鬆緊適度?謝謝。
易綱: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這樣的表述,主要是針對金融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而言的。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經濟目前是穩中向好,我們看一個貨幣政策鬆還是緊,可以從幾個維度,一是看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一些薄弱環節;另外一方面是我們支持創新領域,中國經濟目前有很多創新的亮點,看這些創新的領域能不能夠及時得到貨幣、信貸、股市,還有其他各種融資方式的支持;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防範金融風險,還要注意金融改革。所以,鬆緊適度主要是看對實體經濟而言,我們的實體經濟能不能夠得到各個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夠創造一個防風險並且能夠平穩推進金融改革的外部環境,這樣就為我們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一個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從流動性角度來講,也要鬆緊適度,也要基本上穩定。我們看流動性方面,主要是看市場利率是不是平穩,整個的超額準備金水平是不是合適,各方面的指標是不是在合理的範圍內,這就是我們對「鬆緊適度」的考量。
另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講的是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要合理增長,沒有講數量和指標,這也是一個新的變化。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我們用M2來作為一個主要指標,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也要看到一些新的變化,這些新的變化就是,市場的深化和金融的創新,使得像M2這樣的指標跟經濟的走勢的相關性變得比較模糊,有的時候預測性也變得比較不確定。全世界都有這種現象,這幾年我們商業銀行貸款以外的科目對M2的影響也比較大,各國都面臨這種情況,所以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淡化了把M2作為一個指標,或者把M2作為一個預測目標這樣的做法。這種相關性下降,它是一個規律性的事,你重新定義M2,改變M2的口徑也不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針對這種新的問題和新的情況,針對我們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們要更注意盤活存量,更注意優化貨幣信貸存量的結構,這樣就能夠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你說的這個合理增長也好、鬆緊適度也好。謝謝。
對易綱,他的啼聲會是熟悉的:「鬆緊適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兩者都是說易行不易的。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