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11
藝術品「iPhone化」
喬布斯走了,全球蘋果教徒如喪考妣,其聲勢之浩大,比起「佔領華爾街行動」猶有過之。喬布斯的神話,在於他一手建立的蘋果電腦,但問題是,他究竟對蘋果做了甚麼,使得公司得到近乎史無前例的消費者支持?是的,他的產品性能佳、銷售渠道多、公關戰術強……但再寫一百萬字,都只是枝節,因為「apple-to-apple」地比較,他的對手與他相距並不遠,而對一般消費者而言,被他吸引,喜歡他的iPod、iPhone、iPad,到最後跟售貨員說一句「I pay!」,都只因為喜歡它們「有性格」,並且希望在擁有這些產品之後,自己亦能沾上仙氣,成為遠離庸俗的一群。
把一件件冷冰冰的商品,賦與無與倫比的「性格」,如果說喬布斯就憑這一招,在高科技產品領域做到雄霸天下的話,那麼在藝術市場上——尤其是我們熟悉的中國大陸——則有無數個「小喬布斯」,貫徹著相同戰術,致力擴大自己的市場。此話何解?作為職業藝術家,他們從小經已接受正規的技術訓練,基本功很紮實,在他們手底下,沒有甚麼是畫不出來的,也就是說,從手藝而言,這群藝術家即使不算難分軒輊,至少不是判若雲泥,但為甚麼就有人硬是紅不起,半天吊地混著,又有一些人紅得發燙,連街口轉角的阿嬤都知道「大口仔」和「鐵面具」是甚麼?
這班紅起來的朋友之所以街知巷聞,是因為畫功非凡嗎?是因為作品思想深邃嗎?不!是因為他們「有性格」!從事任何行業都一樣,當個人技能到達某一個水平以後,要爭取市場支持,就要靠其他方面來突圍。只要多逛幾次拍賣會,各位就會發現,每一位當代畫家,都正在刻意經營自己作品的獨有風格,務求令任何觀眾一眼就能辨認該作品出自何人之手。而只要這種風格為市場受落甚至追捧,他們的作品價格便會有如跳彈牀一般,衝上一個對手不可企及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般大眾的我們,反而是最真實反映藝術家人氣和市場價值的指標。正如喬布斯的成就,不靠蘋果自吹自擂,而是全球買家用真金白銀「投票」證明一樣, 當代的藝術大師年富力強,距離「蓋棺定論」四字還有很漫長的日子,在這期間,不論是為了生活也好,為了個人突破也好,他們必須在市場上找消費者的認同。
了解這一點,就明白藝術其實也有非常通俗的一面。在學術領域,藝術境界固然可以直上九重天,依然高處未算高;可是一踏入市場,藝術品就無法擺脫最基本的市場定律,作品如果要賣得出去,必須做些能夠為普遍消費者所能理解和欣賞的事。而最好的效果,就是買家在自己能夠理解東西之餘,還拿得出來與人分享,並從中獲得「有品味」、「有眼光」的美名,讓買家感到自己買藝術品,是非常「有性格」的事,就如我們明明人手一部iPhone,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一樣。一件藝術品做到這樣,就能最大化其升值空間和轉讓到下一手的機會率。以下幾個系列,大家有覺得很熟悉嗎?
岳敏君筆下的招牌大口仔
曾梵志的經典鐵面具人物
張曉剛畫的全家幅老照片
沈敬東喜歡以解放軍為主題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