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2020
大品牌、大企業的「慈善」是出於好意,還是別有用心?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在平民百姓眼中,大企業和大商家的財閥形象,一向都不討好,因為規模愈大的企業,必然是利字當頭,一毛錢也要賺到盡,所以才會出現地產霸權和那些發水樓。以人為本,從來都不是大企業和大商家座右銘。不過香港首富李嘉誠在早前的派錢及送贈保護衣行動,卻成功扭轉了社會對他們的負面形象。而法國首富Bernard Arnault的LVMH集團,在全球抗疫的艱難日子下,亦大發慈悲,於72小時內極速生產酒精搓手液並送贈給法國醫療機構,鋪天蓋地的報導,一下子令Bernard Arnault和LVMH頭上多了個光環。
而LVMH死對頭Kering亦宣佈加入援助行動,下令旗下工廠投入生產口罩及醫療防護衣。Prada亦響應行動,開始動工投產防護衣及口罩。Salvatore Ferragamo和Armani亦不甘後人作出行動,Giorgio Armani更向醫療機構捐贈200萬歐元。還有Nike、New Balance和H&M都出一分力,整個業界一呼百應,好不熱鬧,眾品牌身上也多了一道光環。LVMH身為業界群雄之首,今次的確起了帶頭作用,功勞無庸置疑。但企業始終是企業,不會做蝕本生意,正當大家都渴望擁有那支不可能擁有的Dior酒精搓手液,Dior便順水推舟,在各大主要媒體社交平台宣傳他們在販售的潔手液。消費者在情緒帶動下,難免會與Dior這款潔手液產品產生聯繫,從而刺激銷售。
公益慈善不應該當成一門生意,但在另一層面,他的確是另一種形式的生意,就是品牌形象行銷,尤其在社會最敏感動盪時候,一句說話,一個舉動,都足以影響大局。被冠以「最強黃絲」稱號的李嘉誠,便因為他種種善舉而令到旗下百佳和屈臣氏也戴上光環,被全香港網民追捧。這是李嘉誠在香港打滾幾十年,從未有過的榮耀,因為他的大紫荊勳章也只不過是政府認可,但現在這個榮耀則是整個社會給他的認可。在這時這刻,李嘉誠與LVMH的善心是否別有用心,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但既然社會都受惠,就算「別有用心」,又何樂而不為。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