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2016
只賣一種貨品的店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最近在東京涉谷,有一間新開幕的小型服裝店,引起了媒體注意。這店名為#FFFFFFT,是以白色的色碼來命名。全店裝修都是白色,賣的衣服,亦只有白色,而重點是,他們只售賣白色T恤。雖然店主有代理不同品牌,例如大家熟悉的American Apparel和J. Crew,但只提供一種款式的服裝,實在是非常大膽和創新的銷售概念。
不過我相信他們是受到啟發才有這構思,去年5月,東京銀座出現了一間只賣一本書的書店,名叫森岡書店。其實他們是舊店搬新店,而店主森岡先生忽發奇想,認為愈多選擇,只會令消費者愈難作出取捨。所以他決定摒棄過往傳統做法,只以一本書來取悅消費者。而這本書是店主從多本著作中精挑細選出來,每周都會有一本專業推介。當很多人認為他這個方法,在現今商業社會是行不通的時候,這書店卻憑藉其專業形象和膽識,贏得一眾讀者、作家以及出版商垂青,紛紛主動要求合作。
這兩個例子證明到一點,選擇愈多,不一定是必贏的銷售法則。有個性及對質量有要求的消費者,其實都是目標為本,清楚自己要什麼。他們重質不重量,選擇愈多,質量會變得參差,其實是毫無意義,一件能夠hit中他們要求的貨品,已經足夠。而服裝店#FFFFFFT,就是精挑細選出質量和設計最好的白色T恤,森岡書店則推介最好的一本書來賣,以質為本,有態度的店舖,哪有不取悅消費者的理由?
日本人的智慧和創新,的確很值得人學習。在香港或內地,我相信很多從商的人,都不會有這思維,就算想得出,也沒有膽識去嘗試。因為他們都只會著眼成本效益,每一平方呎要放多少貨,賣多少才可以cover租金營運成本,產品款式要種類繁多,就算去到餐廳,生果特飲也可以有20種款式,一切都是數字。很多做生意的人,以為可以全面照顧不同需要的消費者,盡量利用每一寸空間擺貨,就是最能達到成本效益的銷售手法,但忽略了「質」,如果那20款特飲之中有10款都是難喝,那10款特飲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密密麻麻的貨架,誰會有心情去細閱每一件貨品?
當然,款式多,種類多的超市購物模式仍然受歡迎,當大家都在Zara、H&M和Uniqlo買得不亦樂乎,就知道我們零售市場正由一群怎樣的消費者來主導。更何況,香港寸金尺土,商舖租金開天殺價,哪有老闆敢以身犯險,開一間只賣一種貨品的店,這等同急性自殺。看著人家的營商視野,消費者的態度,再看看自己身處的地方,除了銅臭味,我們還剩下什麼。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